当前位置: 陶瓷 >> 陶瓷资源 >> 中国和陶瓷外国人都叫china真正缘由,
小时候看过一个电视剧,主要讲的是景德镇的瓷器,说一家官窑造出了非常精美的瓷器。主要专供朝廷,然后出口到国外。里面讲了瓷器的英文名字china,然后国外人又非常喜欢,久而久之国外人当china就成了中国的英文了。
网络配图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就在昌南(现在的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又吸收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青白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的美称,因而远近闻名,并大量出口欧洲。
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还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国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在欧洲,昌南镇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就这样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了。
网络配图陶瓷是从中国出来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尤其是被称为“瓷都”的三大陶瓷古都(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湖南醴陵)扬名天下。中国是陶瓷的故乡,素有“瓷器之国”之称。景德镇是我国陶瓷主要产地之一,制瓷历史悠久,闻名中外,享有瓷都之誉。郭沫若年在一首诗中写道:“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可见我国的陶瓷产业历史悠久,驰名中外。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
网络配图那么“China”为什么会称为陶瓷的称呼呢?这样说来话就长了。
近年来,景德镇一些有识之士处于爱市心切,杜撰了一个“China”即来自于“昌南”谐音的神圣命题。其逻辑是:英语中的“China”即指中国,又代指瓷器,而景德镇是瓷器的故乡,曾俗称“昌南”。于是,“昌南”——“China”便顺理成章了。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推论!景德镇的各种媒体、各级领导无不欢欣鼓舞,广为传播,甚至省级和中央部分媒体也欣然接受,参与宣传。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听到
但仔细想来,又觉得许多地方说不通,想批驳它又嫌史料不足难以服人,也就搁了下来。近来搜寻到了一些相关资料,觉得有理有据,于是,近乎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先说说英语中称中国为“China”的源流。查阅一下新版《辞海》就会知道,原来“古代印度、希腊和罗马等等地人称中国为Cina、thin……后在佛教经籍中译作支那、至那或指那等”。
据冯庆钧《西域地名》考证:支那(Cina)是“梵文边鄙之称,原为雪山以北诸神之名,后以为‘中国’之号。
古代印度高度发达的文明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对欧亚两大洲产生过巨大影响,以“支那”(thin、sinal)称谓中国,正是古希腊、古罗马接受印度现成说法的例证。而英语中对中国称“China”,便是从希腊、罗马语中转换而来。
网络配图回头再说说景德镇俗称的所谓“昌南”镇。严格地说,宋代以前,地处浮梁县兴西乡的现景德镇所在地,还只是个江村草市,名不见经传。同样,所谓“昌南”之说,也是发挥文人的想象而杜撰的。他在《陶录》卷一《图说·景德镇图》中谓:“景德镇兴西乡,去城二十五里,在昌江之南,故称昌南镇”。这是站在浮梁县城看景德镇,昌江河浮梁段由东西向改南北向,景德镇自然在昌江之南。即使如此,“昌南”镇也只是在文人中流传的雅称,并非官府设定。而且据蓝浦所说,自宋景德年间(公元——年)设镇后,“昌南之名逐微。”可以想见,这样一个仅在地方小范围、短时间流行的名称,何以与代称中国的英文“China”挂上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