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中国五大名窑是瓷器史上最惊艳的年代秀

发布时间:2022/8/15 14:39:49   
白癜风惠民活动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78276.html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古风词人方文山先生一首《青花瓷》,让中华陶瓷的这种烧制工艺品变得再次生动。而在中国历史上众多的瓷器作品之中,青花瓷绝对是巅峰之作,它将瓷器的制作工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但是你知道吗,方文山最初创作灵感为“青铜器”。

那么陶瓷凭借什么,最终取代青铜器,成就周董的“青花瓷”?

其实,青花瓷这看似“清新”的风格背后却蕴藏着大学问,不知道你观察过没有,我们常见的青花瓷器上的青花是“蓝色”的;

但在方文山的歌词里,明确说明了天青色是汝窑的颜色,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一起揭开背后的秘密......

泱泱华夏,“瓷国”的盛名遍布天下;浩荡五千年,瓷艺的发展一脉承袭而又与朝代的兴衰更替紧紧相融。历经时代磨砺存留下的精品,每一件无不烙印着时代的痕迹。

先秦陶器原始质朴,秦代陶俑深沉大气,汉代彩绘陶凝重而精雅,盛唐三彩热烈而高昂。

时至宋代,瓷业发展达到繁荣时期,瓷窑遍布中华大地。宋代瓷器集前代之大成,并以不可遏止之势丰富开去,形成了著名的五大名窑与风格各异的八大窑系。

再后来,元的浑厚,明的精工,清的精致,一代代的推陈出新,一代代的精益求精。瓷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代名词。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从泥土中创造了品类众多的精良瓷器,其中话题讨论度最高的当属——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的天青、官窑的灰蓝、

哥窑的米黄、钧窑的胭脂红、

定窑的粉白,早已成为

中国瓷器史上令人难忘的“年代秀”

这些醒目的颜色,也是当时

宋瓷中五大名窑的标志性成色

那么,什么是“五大名窑”?

“五大名窑”,分别叫汝、官、哥、钧、定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的“五大名窑”

官窑:起于唐,初盛于宋,是南宋宋高宗时期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

特点:官窑专为皇权而存在,简单到极致,即是大智。

广义地说,许多时期都有官窑瓷器,这里的“官窑”,指的就是为皇家烧造瓷器的窑口;狭义地说,“官窑”专指宋代兴建的官窑。

分类:陶瓷

年代:宋

在宋代,皇宫使用瓷器的方式还是皇家下单,民间生产。

但到了“主业是艺术家,副业是皇帝”的宋徽宗时期,宫廷的艺术热情喷涌而出,民间窑口都不能满足需求了,于是在他的批准下,成立了官窑。

可惜,没过多久,中原故土尽失,汴京(开封)官窑随着朝廷迁到了修内司、郊坛下(杭州)附近,习惯上也把迁都之前的北宋官窑叫做“旧官”,迁都之后的南宋官窑叫做“新官”。

所以,宋瓷有北宋“旧官”和南宋“新官”之别。

总之,宋朝时期的官窑是正经的国企,因此烧出来的东西直供宋朝官府,都是顶顶棒的精品。

北宋官瓷对釉色的追求达到了极致,器无修饰,以釉色之纯、纹裂之美为最高境界。及至南宋,官窑“袭故京遗制”,引颈羡慕,刻意效仿。

官窑青瓷釉色晶莹惕透,凝如脂玉,体现了一种绚烂之极、终归平淡的美,意趣动人心魄,却难形于笔端,表以文字。

分类:陶瓷

年代: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分类:陶瓷

年代:宋

分类:陶瓷

年代:南宋

分类:陶瓷

年代:宋

汝窑:始于宋初,盛于北宋晚期,衰于南宋,终于元末。比起这条时间线,人们更为熟知的是一句话——“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

特点:以天青色闻名于世,汝窑器为宋瓷之首

据传,宋徽宗赵佶梦中观雨,醒来后写下“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圣旨。瓷工为此绞尽脑汁,以玛瑙入釉末烧造,最终烧成一种特殊的釉色,有卵白、粉青、豆青、虫下青、葱绿和天蓝等,其中尤以天青贵。

釉色是天青色,但这种青它并不好控制,不同器物会浓淡区别。所谓淡者如碧空万里,谓之“天青”;深者似雨过天晴云破之处,谓之“天蓝”。

汝窑盖因其器为宫廷供奉,制器务求精美,因此不计成本。说它大名鼎鼎,也是因为它少,有据可查的目前也只有不到件。

但是汝窑瓷价值千万并非完全因其存世稀少,还在于其工艺之绝伦,釉色之变幻。

这个窑很好认,它有几个突出特点:首先,它的胎是香灰色,且胎很细,透过薄釉处可微见粉色;

汝瓷的随光变幻和古朴大方,以似玉、非玉而胜玉的至境,成为整个宋瓷中最具代表性的佳作。

同时,它也是应文人审美需求而产生的典范,引领时代复古之风,器形多仿青铜及玉器,莹润古朴,轴如堆脂。

分类:陶瓷

年代:宋

分类:陶瓷

年代:宋

分类:陶瓷

年代:宋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

特点: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

哥窑起源来历只有从历史传说中得出的模糊信息据《浙江通志》等记载:“有弟兄两人,主琉田窑造青器,精美盖绝当世。”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

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

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

分类:陶瓷

年代:宋

分类:陶瓷

年代:宋

分类:陶瓷

年代:宋

定窑:定窑的出现上限大概在唐代。晚唐至五代时期,定窑生产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已经精品倍出。

特点: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

定窑可是正儿八经的百年老字号,而且专注于一种色彩,那就是白。

当时,不论社会阶层高低,都可以购买一只定窑出品老字号白瓷碗,实属当时的爆款商品,它甚至曾因为赚钱赚得太多,引起官府怀疑偷税漏税,被上门查税。

定窑,从唐代邢窑而来,在北宋时达到鼎盛,以白瓷为主,前述固镇河津窑就属定窑系。

刘祁《归潜志》赞云:“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定窑印花螭龙纹盘

北宋时期定窑产量更是大幅提高,而且因为产品质量精、销路好,很多窑场生产仿定窑产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白瓷窑系。

熟悉定窑瓷器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唐与宋的白瓷有一个很明显区别:

唐代白瓷,白中泛青;宋代白瓷则白中发黄。有人认为是配方变了,其实不是!实则是燃料有了变化。唐代烧柴,宋则烧煤(宋代定窑窑址残存的大量炉渣证实了这一点),烧煤过程中火源会形成氧化,烧成后釉色就出现了偏黄。

不管是泛青还是偏黄,定窑基本定调是白色。

这种“坚持本色”的个性,决定了定窑的命运。

分类:陶瓷

年代:北宋

分类:陶瓷

年代:北宋

分类:陶瓷

年代:元

钧窑:钧窑和汝窑一样,钧窑的名字也是来源于地名钧州,不过汝州今天还在,钧州则因为万历皇帝叫朱翊钧,为了避讳改名叫了禹州,沿用至今。

特点:钧窑能加入名窑系列,得益于它勇于创新(误打误撞)的精神。

北宋时期,瓷器的流行颜色和今天的时尚圈轮回差不多,逃不出青、白、黑这几种,受技术限制,当时的人只知道含铁量的高低左右着瓷器的发色。

但钧窑的窑工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往釉料里加入了一点点铜。

然后神奇的事情就出现了,出现了一片一片的紫红色,这是人们没有见过的全新版本,一眼就爱上了......

所以世上没有两件一模一样的钧瓷。

这才有了:“钧瓷无对,窑变无双”!

为何钧窑能幻化出如此众多的色彩?

一切皆因它的“窑变釉”

窑变釉广义说它仍是青瓷,其主要的色剂是氧化铁,但它和一般青瓷又不一样,除了铁之外,又加入了铜、钛、锡、磷等元素。所以,入窑后自然发生变化,即窑变。钧窑窑变主要两个色调:一是色调偏红,另一种偏蓝。

红,红的很容易一致;蓝,则深浅不一,浅的浅到天青色,甚至月白色。有人要疑问了:不是还有紫色吗?紫色,其实是红与蓝两种色调糅合一起了。

“窑变”,无疑是钧瓷的奇绝之处,“靠天吃饭”这种不确定性,成就了钧瓷特殊的美感。

分类:陶瓷

年代:宋

分类:陶瓷

年代:宋

分类:陶瓷

年代:宋

从北宋流传至今,“五大名窑”传世瓷器极为稀少,主要藏于北京故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博物馆。但明清时期陶瓷文化、瓷器烧造水平也可谓登峰造极,不乏精美瓷器,也是中国陶瓷史上光耀灿烂的一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26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