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陶瓷 >> 陶瓷前景 >> 大匠之风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名家作品鉴赏
张振福,年生(祖籍安徽界首),河南郸城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四个一批”文化人才、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钧瓷行业协会副会长、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特聘教授,周口市第二、三、四届人大代表,周口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周口市十大杰出青年,周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周口市劳动模范,民盟中央美术院周口分院副院长,郸城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泥塑作品《黄河娃》入编全国六年级上册美术教科书,两次获河南省民间工艺最高奖——金鼎奖。张振福泥塑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口市人民政府第二、三、四、五、六届优秀文学艺术成果奖。张振福历经十年求索,把泥塑和钧瓷完美结合,让泥人穿上钧瓷衣,成功研发出了钧瓷泥塑,为全球首创。获得外观专利一项。年张振福泥塑工作室被河南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命名为河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年3月,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传习所,新华社、《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专题报道张振福钧瓷泥塑。
作品先后60余次获得国内国际展览大奖,年11月,应邀在日本琦玉市美术馆举办张振福雕塑展。
年,应邀赴欧洲(英、法,意大利,西班牙,瑞典,波兰)六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并举办雕塑联展,年8月,作品《伟大的母爱》获中宣部颁发的国家级专项文艺奖,第十三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年—年,泥塑作品连续三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铜奖,年-年,《小憩》、《大丰收》、《瞧画书》等54件作品连续6年被中国邮政印制邮票出版发行,年1月,张振福泥塑作为国礼赠送12个国家驻华大使馆。年4月出版《张振福泥塑精品集》,年9月出版《张振福雕塑选》,11月出版《中原画风代表人物张振福卷》,年12月出版《玩艺张振福雕塑》。年10月,张振福62件泥塑作品和其35件国画作品在联合国大厦奥地利中心展出。11月,泥塑《炕头瞧画书》获中原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会金奖;年1月,出版《张振福泥塑作品选粹》,8月,出版《中国当代雕塑名家张振福》,泥塑作品《赛龙舟》在第50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获得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银奖。年6月、年7月,陶瓷作品《抱酒坛的少女》和《富贵平安》分别在第五届、第六届“大地奖”中国陶瓷作品评比中获银奖;年7月,泥塑《炕头》获中宣部颁发的第十五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年9月,张振福钧瓷泥塑《抱花瓶的少女》和《九妹》同时获第四届河南省钧瓷创新大赛金奖。年1月,在郑州举办钟海涛书法和张振福钧瓷泥塑联展,由郑州市文联和郑州市美协主办;年2月,泥是传奇——张振福钧瓷泥塑精品展在郑州举办,由河南省美协、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主办。年6月,张振福钧瓷泥塑作品《小憩》获第四届全国钧瓷珍品展金奖。。年7月,张振福钧瓷泥塑《穆桂英挂帅》获全国钧瓷评选活动三等奖(由中国钧瓷产业网组织举办的“网库杯年钧瓷好单品”全国评选活动),年8月,张振福钧瓷泥塑《牧童短笛》获中原文创之星三等奖;
年11月,张振福钧瓷泥塑《童话故事》、《今天的收获》参加第11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童话故事》获铜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年5月,张振福泥塑作品《金秋时节》获第十六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民间艺术类三等奖,(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年5月,张振福钧瓷泥塑作品《瞧图书》获第14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银奖。(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年8月,张振福钧瓷泥塑作品《年年有余》,荣获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陶瓷创作创新设计最高奖——“大地奖”。年10月,由中国文联和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张振福件泥塑个展,在郑州绿博园举办。年12月,张振福烽火年代钧瓷泥塑艺术展在周口市博物馆举办,由中共周口市委宣传部和周口市文联主办。
年5月17日,张振福钧瓷泥塑《青梅竹马》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专利号:ZL30491222.7)
张振福抗疫情泥塑30件作品,年3月27日《周口日报》专版刊发,新华社拍摄视频在北京、上海等地新华媒屏滚动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海内外多家媒体报道。张振福泥塑作品荣获新华社抗疫美术作品展播优秀作品奖。张振福钧瓷泥塑作品先后16次登上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的“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访“让泥人穿上钧瓷华裳”的张振福大师
那年的第一场雪,来的很突然。
清晨,拉开窗帘,玻璃窗外,雪就在下着,悄悄的,从从容容,不卑不亢。地上白茫茫的一片,我的车子上,也披上了一件雪做的衣裳,看上去像个大面包。我启动发动机,一边给汽车预热加温,一边拿出专用拖把,轻轻地将车身上的积雪清掉。邻居看见我,关心地问:"天气预报说,今天中雪,还要出门?可得注意安全!"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远亲不如临近”,我的心里顿时热呼呼的,忙回答说:"赴约,前天已经定好的,不能失信。"诚实守信的一种表现,恐怕就是守时了吧?何况,今天要去的是神垕古镇,要会的可是泥塑钧瓷大师张振福,这个行程可是我很向往的呀。
自从有了禹神快速通道,神垕和市区的距离就缩短了,城里和古镇的联系就更密切了。无论文化人还是官员商人,去神垕的脚步就更勤更快了!路上,雪片飞舞着落到前挡玻璃上,雨刷迅速地把它刮到一边,我们面前就出现两个扇形图案。车轮轧着越来越厚的积雪往前行驶,路两边,女贞树墨绿的枝头,雪已经盖了厚厚一层,将叶片压的片片低垂。田野里,昨天还绿莹莹的麦苗,也被埋在雪下,只露出稀疏的叶尖,田野苍穹白茫茫一片。远处,天地相接,混混沌沌,没有界限。突然觉得,这世界像是一块固体的琥珀,我像是在里面爬行的一只昆虫。
在电台对面,就是泥人张振福大师租下的场院,因为大雪茫茫影响了视线,我刚开始找错了地方。多亏泥人张振福举着伞站在路边迎接,我们才顺利会见。
屋外,雪越下越大,地面上的雪越积越厚。屋内,宾主聊天兴致越来越侬。张振福大师搬出来厚厚一摞子报刊杂志,用他的泥塑作品做插图的很多,仅他的照片做杂志封面的就好几本。在一本杂志上,杂志封面是一位电影明星,封底就是张振福,一朋友打趣说,张振福大师不简单,和国际巨星同台亮像了,幸福吧?泥人张淡淡地一笑。
张振福大师给我们讲他的经历,侃侃而谈。七岁爱上泥塑,后来在美术学院求学,然后当美术教师,期间,从没放弃过对泥塑的制作,甚至达到痴迷的境地。他的富于中原农村生活气息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了各界人士,一个个荣誉证书送到他的面前。张振福成名了,并且有了一个响亮的号名号:“中原泥人张”!他告诉我们,塑泥人,费力,费时,泥人的眼睛,鼻子,眉毛,甚至一个耳廓,一根手指,连同一个指甲,甚至单双眼皮,笑时的五官变形,都要精雕细刻,稍一疏忽,就没了个性,没了精气神,整件作品也就没了感染力。
现在,在河南以致全国,张振福的泥塑作品都是艺术水准最高的,但是,他不满足。艺术是没有止境的,他积极地在生活中发现美,探索美,创造美。当他看到钧瓷艺术因为窑变而绚丽多彩,就想让自己的泥塑和钧瓷的窑变结合起来,让那些泥人们都穿上华丽的钧瓷衣装。他虚心求教,向钧瓷大师学习施釉和烧成工艺。钧瓷素烧后,上釉是一次完成,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万彩,是不可测的,是随机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张振福经过几年的研制试烧,他利用遮挡分层施釉,成功地控制了窑变的色彩,成为泥塑和钧瓷完美结合的第一人,在泥塑史上,增添了靓丽的一笔。
当朋友问起为啥从周口背井离乡来到神垕,他感慨地说:“神垕是钧瓷之都,云集了众多的钧瓷工艺大师,我来这里发展,就是更多更好地学习钧瓷艺术,使泥塑和钧瓷有机结合,使我的作品更具时代魅力。”
神垕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他的泥土可以烧成璀璨的钧瓷;神垕人是勤劳智慧的人,他们能点泥成钧;神垕是一片善于吸纳和包容的地方,外来的人员,无论是穷困潦倒的打工汉还是身怀绝技的各路精英,他都照单全收,拥入怀抱,这些人也在为古镇的发展增光添彩。
年的第一场雪下得无拘无束,洋洋洒洒。我不在温暖的家里,却顶风冒雪,来神垕与人会面,这也许就是藏龙卧虎的神垕古镇的魅力所在吧?在我们聊天的时候,外面的雪越来越大,像万千朵梨花装扮天地,也像万千条棉线,把天与地连缀在一起。
“瑞雪兆丰年”,想起这句谚语,我们对来年充满渴望和憧憬。
傍晚,几个文友小聚,小菜淡酒,其乐融融。有人触景生情,背起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小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这是缘分!在这年的第一场雪里,在玉树琼枝,银装素裹的时空里,茶雾袅袅,酒香阵阵。能与心仪的人相见、相守,这岂非人生快事?!
作者:张春红,网名茉莉,河南省作协会员,禹州市作协副秘书长。出版有小说集《人在驴途》,散文集《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