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陶瓷 >> 陶瓷前景 >> 锦州工商业老照片如果这些企业发展至今,锦
锦州自辽代建城后,就出现了商业的发展和繁荣。经多年兴衰嬗变,至解放初期,锦州仍属商业性消费城市,前店后厂是主要经营方式。清末民初,锦州的民族商工业得以发展,但不久就受到殖民地经济的排挤与摧残。20世纪50至60年代,建国后的经济恢复和新兴工业的创办,使锦州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成为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商业繁盛、交通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日伪时期,锦州古城商业街老字号解放前的古城商业街日伪时期的老马路商业街(今锦华街)原锦县(州)电灯厂转电处旧址20世纪30年代,张学良为凌川酒题词20世纪50年代,朱德为凌川酒题词清代同盛金烧锅的执照锦州陶瓷厂锦州纺织厂锦州盐场创办于年的锦州金城造纸厂20世纪60年代的锦州陶瓷厂烧车间锦州面粉厂始建于年,俗称“五节大楼”,是当时全市最高建筑。战争期间,受到了严重破坏。年恢复修建。
锦州面粉厂锦州纺织厂工人在紧张的操作,她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得到了充分体现。
锦州纺织厂工人在工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街办五小企业生生果园生生果园创办人,民族实业家李善祥,浙江省镇海县人,年从温暖秀丽的南方,来到冰天雪地的锦县东大荒。年,李善祥为打破日本人在中国对苹果生产的垄断,在锦州南山创办了“生生果园”。同时开办了旨在提高园艺技术水平、半工半读的耕余学院。年前后,果园的苹果树开始结果,这是辽西第一次出产苹果。锦州解放后,李善祥将自己倾注毕生之力经营的果园,无偿献给了国家。在生生果园的带动下,辽西地区成为辽宁省重要的水果产区之一。
生生果园创办人:李善祥年,耕余学院的教师合影耕余学院毕业生的集体婚礼年5月,耕余学院复校纪念如果这些老字号的企业和工厂能够发展壮大,一直走到今天,想必今天的锦州会是另一番情景了。可惜,这些企业很多都不在了,如陶瓷厂、锦州纺织厂等,都变了住宅小区,造纸厂也“改头换面”,留存下了的几个,也不复当年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