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陶瓷 >> 陶瓷发展 >> 高考前40天,这些技巧,帮助你的作文提高
作者:佛系青年有话说
标题:高考前40天,这些技巧,帮助你的作文提高20分!
上期文章大致的介绍了一下所有学科的复习思路。本期文章我们将重点讲解语文学科作文的提分思路。
其实,很多小伙伴的作文水平大多处在40分左右的水准,甚至还会更低一些(60分作文满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家的作文水平不高呢?
接下来,学长将会逐一分析。
你,准备好了吗?
一、书写规范
为了更直观的理解,这里放几张我觉得可以的字。
这个字就不是很好了。
这些是不漂亮但工整贴线。
这种电脑看超舒服的。
要坚持练,最好每天抄抄好字好句,在平常的作业过程当中慢慢养成习惯,认真写字。虽然一开始会比较慢,但是适应之后就是新的天地了。
尽量不要有错别字,不要有太大的改动。
但如果实在是需要错别字的修改,千万不要就在原字修改,越描越难看,还不如大大方方的划一两条线然后订正。
所以希望在动手写文前,最好打草稿。我后面会说如何打草稿。
字好看与否关系到卷面分,写得好看的,可以高到五十多分,但如果写得不ok,即使写得再好,可能也只有四十几。
二,熟悉各种各样的作文类型
虽然说现在高考语文作文大多以命题作文为主,但也不是没有例外。
学长高考的时候,考题是半命题作文,由于熟悉,作文花的时间甚至比平时还要少一些。
这里学长总结一下那些高考的作文类型:(主要有六种)
1、命题作文
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考生按照这个给定题目进行作答。这种作文虽具有局限性但比较简单。要注意文章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经过与结局。
如年温州作文《下雨天,真好》,这就是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以“下雨天”为情景,且“真好”为立意关键。
2、半命题作文
这类作文指作文题目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特点是考生的自由权较高,写作更加灵活自由。例如《写给xxx的一封信》(学长当年的就是这个)
3、材料作文
考生需要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作,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选取自己最有想法的那个角度进行写作。
4、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指出题人给你一个话题,要求考生以这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写作。
5、新材料作文(近几年兴起)
此类作文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作文样式。它为考生提供的材料角度更多,考生有更多的选择性。
6、任务驱动型作文
这类作文是在年高考中最新出现的题型,对考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要求很高。任务驱动要求学生完成所指定的具体、明确的写作任务,要有就事论事,就理论理的能力,全面考察考生的能力。
这些类型的基本套路要熟悉,不要随便发挥。
三,题目点睛
标题。第一要素是切题。有的同学刻意追求诗意,意蕴,反而没注意最基本的要求:切题,这样容易让批卷老师不知所措,容易造成误判。
当然有人肯定说高考上高分作文有些题目云里雾里呀,那么你做到这三点了吗?
1、在开头或者文章中比较明显的地方,直接对题目做出了解释。
2、文章内容深刻,文采了得,标题在文章中多次被呼应,且这个呼应都是对论点的深入
3、作文营造的意境或者题目的内涵,与材料中心是相契合的。
只要你有自信做到上面的三点,就基本可以起一个云里雾里,诗情画意的题目。
咱们追求稳的,没有那么大把握,就乖乖切题。切题之后,可以考虑深刻意蕴。
以下方法可以使用:
引用化用法。接引用或化用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歌曲、名言警句、影视书名、影视剧名、新闻标题、电台栏目等作为文章的题目,可以先给文章定下一种调子,给人一种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感觉。
巧用公式法:运用数字或者运用数学、物理、化学中的公式或方程式的形式来设计作文题目,简练精当,形式新颖,逻辑严密,给人以启示。
反弹琵琶法:把一个不可思议的观点,拿来用合理的方法论证一翻,自然就有一种与众不同、特立独行、超凡脱俗的味道。
巧设悬念法: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不同寻常的结局,容易抓住读者的心,这在浩如烟海的作文堆里,不失为一种间接强迫老师不要忽略你存在的妙法了。
妙用修辞法:这种方法,是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巧用修辞,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善用这些方法,会让你的标题既点题,又令人感到惊喜。
毕竟如果大家的标题都千篇一律,分数就不会突出啊~
四,说一下学长的思路
作文并非困难的东西,有一个公式:
审题立意+结构合理+文采与深度+卷面整洁=不错的高考作文
以上3条我们主要说了卷面,题目和结构,接下来我们要详细说一下如何提升文采和深度。
我们举某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来说:
看到这个图片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很多小伙伴会说:“两个小孩,考试试卷,巴掌和唇印。”
不错,这就是这幅图片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我们开始分析,然后深挖题目的含义。
这幅图片中,其实有两个主体。摆在明面上的学生,放在暗地里的家长或老师。
注意,他们之间存在冲突。
什么冲突呢?
对待同一个学生,成绩好,会得到奖励;成绩下降,会得到惩罚。
但是,好学生的成绩哪怕下降,依然有98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呢?却只有61分。
题目到这里戛然而止。
出题人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思路,而是交给了考生。
那么,一等作文立意就是:综合两个冲突!
举个例子:你的作文主题是“不要唯分数论,要从多个角度看待孩子的有点”
再举个例子:“提倡标准多元化,不要以分数论英雄”
是不是感觉即符合主题,思路又非常明确呢?
至于提升文采,离高考还有不到50天,大幅度提升文采已经不太现实。
所以呢,学长建议各位小伙伴多背诵一些好的范文实例,积累新鲜的作文素材。
一些“陈年老素材”不要再使用了,例如:李白/杜甫/陶渊明。。。。。。
这些素材,除了能让你的作文多一点字数外,对于其他方面作用不大
你可以积累一些很好的名言,学长为大家总结了一些:
一、勤奋读书类名言:
1、三更灯火五更明,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3、只要坚持不懈地刻苦自学,是不必担心不成才的。——华罗庚
4、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谚语)
5、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高明
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联)
7、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事例:
1、达·芬奇画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
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
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
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2、孙康映雪夜读晋人孙康,家贫而酷爱读书。
夜晚,虽有时间却买不起灯油,只好默默地回忆,消化白天学过知识。
有年冬天,他半夜醒来,感到屋内并非漆黑无光,还能隐约约看到一些东西,原来是皑皑白雪反映所致,这给了他启发:何不借雪光来看书呢?于是雪夜,特别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孙康苦读的好时光。
由于勤奋好学,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并当上了御史大夫。
是不是感觉好一点了呢?
还有其他的:
二、注重积累类名言:
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荀子
2、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
3、搞学问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不滚就化。——贾兰坡
4、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鲁迅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锦囊出珍品唐朝“鬼才”诗人李贺,他的成功在于积累。为了搜集素材,他早上背上锦囊,骑着毛驴,外出游历,观察生活,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于锦囊中。一天下来回到家中,将锦囊中积累的纸条拿出,在灯下选择整理,将有用的纸条再存入另一个锦囊中供以后写作用。
2、陶瓷积累知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的贴着标签,整齐的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把平时收集到的资料按不同门类放到各自的陶罐中。等到资料积累的可以写作时,便函将陶罐倒空,将资料整理成文。
这里就说这么多。
最后为大家献上语文作文的思维导图:
距离年高考还有不到50天,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提升自己的作文分数,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加油,奥里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