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陶瓷 >> 陶瓷发展 >> 宝慧时光第39期举办,曾星亮陶
11月7日下午,“文学佛山,宝慧时光”第39期——曾星亮《陶界首脑——64位陶瓷人的思路历程》品鉴会在博德全球营销中心一楼剧场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佛山市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佛山诗社驻社常务副社长、禅城区作协主席包悦,佛山科技学院教授、佛山岭南文学研究院专职副院长巫小黎,LA’BOBO陶瓷薄板董事长唐硕度、典美陶瓷董事总经理肖朝旭、佛山诗社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佛山市老干大学副教授邵鸣川,众陶联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总经理、禅城区作家副主席李重光,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禅城区作协主席团成员、广东宝慧律师事务所主任蔺存宝,《陶瓷资讯》总编辑喻镇荣以及来自佛山五区的作家、陶瓷行业媒体代表、企业代表共计50余人出席了本次品鉴会。与会代表围绕曾星亮的《陶界首脑——64位陶瓷人的思路历程》,全方位探讨报告文学如何兼顾纪实性与文学性学术问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佛山市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佛山诗社驻社常务副社长、禅城区作协主席包悦作了讲话;作者曾星亮剖白《陶界首脑》创作背后故事;品鉴会现场安排了两场对话环节,分别是资深媒体人,搜狐家居营运负责人许俊与《陶瓷资讯》总编辑喻镇荣、作者曾星亮的深入访谈《如何写好人物专访》;第二场是品鉴会主持人、佛山市作协副主席、佛山作协文学院院长周崇贤与包悦、蔺存宝以及两位企业代表LA’BOBO陶瓷薄板董事长唐硕度、佛山典美陶瓷董事长肖朝旭现场进行《纪实类文学与企业家精神的碰撞》论坛。佛山科技学院教授、佛山岭南文学研究院专职副院长巫小黎对曾星亮的两部作品《陶界首脑》和《突围与转型》进行文学解读;9位读者分享了各自的阅读感受。
▲主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工作家协会主席、佛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文学院院长周崇贤
活动伊始,主持人周崇贤介绍,“文学佛山宝慧时光”作为一档内涵丰富、格调高雅的高端读书活动,是禅城区作家协会和广东宝慧律师事务所共同推出的文学活动品牌,这一期已经累计举行了39期,短短两年的时间,已经推荐了众多禅城本土的作家、佛山的本土作家的优秀作品,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欢迎,而文学进校园、进村居、进社区、进企业也是这个活动的特色之一。
▲中国作协会员、佛山市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佛山诗社驻社常务副社长、禅城区作协主席包悦致辞
禅城区作协主席包悦在致辞中表示,“文学佛山宝慧时光”本来一个纯粹的文学活动,以文会友。由于这次有了企业界的参与,让本次活动多了另外一层的分量。“文学佛山宝慧时光”已经举办了三年了,今天是第39期,第40期将是进佛山大学。今年还有8期会在年前举办完了。
包悦表示,这三年一路走来,把作家协会的工作都装到一个菜园子里面,对作家协会品牌的打造是非常有作用的。同样的,广东宝慧律师事务所跟作协合作过程中,律师事务所的品牌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所以希望以后的文学活动能跟更多的企业一起合作,达到共赢。
包悦认为:“今天我们品读《陶界首脑》是非常合时机,南庄是陶瓷的重镇,把文学植入陶瓷,或者把陶瓷植入文学,这种意义我觉得是非凡的。一直以来,中国作家协会给予广东作协的评价是:佛山有文学的高原,没有文学的高峰,是因为我们写作的人离生活稍微远了。今天我们作家能够这么近距离感受佛山陶瓷企业的精神,陶瓷人的精神,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接地气地写书。当然也更希望,愿意把陶瓷人的‘精气神’传播出去的企业家们。”
曾星亮:领军人物的思想非常有张力
▲《陶界首脑》作者曾星亮: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会员、佛山市禅城区陶瓷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博德公共关系知识产权部部长
随后,作者曾星亮剖白《陶界首脑》创作背后故事,他表示,《陶界首脑》是年出版,已经出版了6年,非常感谢作家协会的领导还记得这本书。而关于这本书的采写因由,曾星亮做了一个分享,当时他就职的《陶瓷视界》曾经策划一期专题“影响中国陶瓷行业人”,从那开始,他就开始了这本书的采写。“每个老板经营一个企业,一个品牌,他一定有他自己的思想,特别是成功的企业,这些老板都是很厉害的。你在跟他交流的时候,怎么样去发现它背后的东西,把他的背后的散乱的东西写出来,是非常有张力的。”。
提到这本书的命名,曾星亮告诉大家,是因为他对《深圳特区报》他的老领导王月华出过一本书叫做《地产首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陶界首脑》年新书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曾星亮请了这位老领导过来,一起见证,并且互相赠书。
▲《陶界首脑》品鉴会现场曾星亮还分享了两个关于《陶界首脑》采写过程中两个深刻小片段。
“我采访钻石陈雄飞的时候,当时因为佛山产业处于腾笼换鸟,陈雄飞刚刚在佛山新建了生产基地,政府强制要他们迁移出去了。陈雄飞的那种无助留下深刻印象。第二个是采访箭牌的谢岳荣,我现在还记得他说的一句话,我问他,‘你怎么看待财富?’,他说:‘你觉得自己的富有就富有,你觉得自己贫穷就贫穷。’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因为他说财富就是一种心态。
曾星亮喜欢传统文化,在编选64位人物的时候,他参考了《周易》里的64个卦,就是“64”这个数字,代表了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八卦相遇,于是天地交汇,天翻地覆,地天为泰,天地为否;否极泰来,以此类推,相遇相逢,八乘以八则六十四卦。所以他最后精心挑选了这64位代表了陶瓷行业,有陶瓷、卫浴、陶艺家、经销商,还有供应商以及协会领导跟政府官员。
▲《陶界首脑》品鉴会现场“这本书我觉得最大的价值,不是我写得多好,而是这些人物的思想在这个行业非常稀缺,非常闪光。何新明的精于此道以此为生,叶荣恒的三高策略(品牌定位要高、产品定位要高、经营策略要高)、谢伟藩的前三甲理论,都是经营企业的核心思想。”“我希望读者能够在书里面找到一句话,或者一个人的思想,对他有产生某点启发,我觉得这就够了。”曾星亮如是说。
对话:如何写好人物专访
▲对话现场:资深媒体人、搜狐副总经理许俊(左)曾星亮(中)陶瓷资讯总编辑喻镇荣(右)
许俊:作为陶瓷行业的资深媒体人,在做人物采访或者临时的活动采访的时候,你们有没有一些策略来更好引导被访者?
曾星亮:关键是你采访之前,你要对这个人进行深入了解,之前的媒体对他报道过什么,他周边的朋友对他的评价是怎么样的,提前把采访提纲充分准备好。比如说你采访一个老板,最起码要准备20个问题,或者30个问题,因为有些老板他很善于表达,你可能问他一个问题,他给你讲半天,但有些老板你问他一句话或者问他几句话,他就回答你一两个字,那就是有的人不善意表达,你必须要多做准备。
▲喻镇荣(陶瓷资讯总编辑)喻镇荣:我觉得想做好人物采访,首先你必须有一个行业的高度,对行业、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认识高度,另外一个对被访者认识的高度,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把握采访对象的思想内容。这个得靠我们平时文化的素养培养。当你对整个行业、整个社会发展规律,都有了解,比如他在我们这个行业起到什么作用,我们才能把握被访者。
接着,我们要对被访者他的特性、经历、理念有所了解,他和其他老板有什么不同?他说他的竞争对手有什么不同。
然后,被访者有两种对象,一种对象他很善于表达,他还有思想,采访他们的时候,他们能说很多,大量的语言素材得靠记者来处理。这位嘉宾采访的时候还没想到或者还没说出来,记者后期整理文章中,能把受访者的语言归纳出来,并且写了出来,这样的人物采访才是好的。
还有一种被访者,他什么都不会说,说得很少,一味地让你帮他写。曾经就有这么一个企业家,她不说什么,虽然每次我们的报社派过去的记者都很会写的人,搞得他们一头雾水,就没办法写出来。后来我就琢磨,给他写了一篇文章,我觉得我很满意,他们也满意,应该是说读者都很满意。为什么后面我能写好呢?因为我认识他20多年快30年了,他的平时一举一动、理念、所作所为,我就把他日常片段连贯起来了,其实这种情况是真的很难写。因为我们有时候没有时间去接触一个被访者的,一个专访可能只有10分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平时写好每一个片段。
▲对话主持人:许俊(资深媒体人、搜狐副总经理)
许俊:我们在从业过程中采访了这么多嘉宾,有没有同一个嘉宾,你们会采访很多次?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曾星亮:有些老板我确实采访过他很多次,比如说东鹏的何老板,08年是第一次,后续也有采访他。包括我们博德的叶总,我也采访过他很多次,一次是在《陶瓷资讯》,一次是在《陶城报》,每一次采访你跟他们交流的时候,你都能学到不同的东西。
许俊:我还想说说这本书之外的一个故事,也是围绕着如何写好人物专访。在我从业的过程中,有一次我发现星亮写了一篇让我非常震撼的一篇文章,它不是写企业老板,也不是写企业高管,它是从一个侧面去写企业,写的是企业中的聋哑人,这文章内容大致是唯美集团公司有4个聋哑人,这4个聋哑人在唯美集团的生活的状态,从4个聋哑人的角度,写出对陶瓷行业的热爱,星亮从另一个角度把这件事情挖掘出来,当时我的印象特别深,我也是把星亮的这篇文章给搜狐内部所有的记者去深深拜读。这里我再问一问星亮,当时是怎么想到要去做这篇文章,以及做这篇文章背后,你有怎样的一个感受能跟大家说说?
曾星亮:当时我知道唯美有聋哑人员工的事情之后,就联系了唯美集团的朋友,说我们要来采访,看看聋哑人的工作状态是怎么的。在采访过程中,我觉得这些人在一个企业里面上班非常不容易,沟通交流是很大的障碍,后来我也去了他们住的宿舍,拍了几张照片,回来我就写,我觉得一个群体或者是几个人能够反映一个公司的理念与文化,唯美企业愿意包容残疾人群体,愿意把聋哑人当成是自己的员工。然后给他们关怀,这样的企业非常了不起。
许俊:一个行业的层面,媒体或者说行业写作的时候,我们善于从小的地方去发现大的闪光点,其实就是以小见大,这么一个方式。喻老师也有一本著作叫《古为今用论三国》,通过三国里面去看我们的行业,去看我们企业的运作,您给我们说说怎么从三国里面去写好行业的企业家行业的人?
喻镇荣:主要就是我比较熟悉三国,有时候遇到工作上的一些问题,我会做类似的对比,推理出一些前因后果,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出来,就给我们企业提供一些借鉴。
许俊:我们发现书里记录了这64个人当时的许多宝贵的思想结晶,但是这种财富可能是在某个在行业的发展中,在那个时候是非常重要的点,但你站在当下再看回去,就发现他们的思想跟现在有一点不一样,或者说企业家的一些战略战术,放在当下来说已经发生了变化,我特别想问星亮,就是我们在写文的那一瞬间,你有没有去做一些预留的伏笔,去预测或者说断言?
曾星亮:没有,大家不知道是否还记得行业里面曾经有个企业,他们的老板非常有思想,而且企业的操作、运作也很超前,后来只是因为资金出了一点问题,企业没做成。有时候一些事情就是时也,命也,如果它的时机不对,或者它的运气稍微偏了一点,企业就可能倒闭,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他的思想是宝贵,尤其是他把一个团队打造得非常有朝气、活力,我觉得就非常成功。
许俊:你们现在想给年青一代的从业的写作者或者行业从业人员,从你们的角度来看,你有什么建议给到他们,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才能够写好这个行业的每一个人?讲好每一个故事?
喻镇荣:我觉得实实在在的写就好,对我们写的东西不要去太多的溢美之语,对于被访者的人物形象不要非得搞得高大上,我认为找一个属于他专有的特点,其他的人没有写过的,就把这个东西分享出来,写出才是最真实的。
曾星亮:我的建议是第一,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你要去确定你的目标,你要采访谁,然后你要不断去联络,找到他的联系方式,去约采访时间,要准备好采访提纲,前期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到位。第二,在采访的时候一定要懂得提问,中国有句话叫才察言观色,不要在老板很忙或者会客的时候,就直接抛问题给人家,他会觉得你莫名其妙。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把控好现场,不要受受访者的影响太大,有时候有些老板他是喜欢跟你绕圈子,跟你绕很多无关的话题。第三就是写作,我自己早些年写作最大的一个特点,今日事今日毕,但是现在很难做到的,如果上午采访了喻老师,今天晚上这个稿子已经出来了。当时在报社的时候最讲效率,把他的录音转成文字,接着要把他的文字形成自己的文字,最后要把控好自己的写作,这是最后一个要求。
对话:纪实类文学与企业家的精神碰撞
▲对话现场:佛山典美陶瓷董事长肖朝旭(左一),
中国作协会员、佛山市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佛山诗社驻社常务副社长、禅城区作协主席包悦(左二)
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禅城区作协主席团成员,广东宝慧律师事务所主任蔺存宝(右二)
LA’BOBO陶瓷薄板董事长唐硕度(右一)
周崇贤:请问两位企业家,如果你们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你喜欢什么样的记者?
▲主持人:周崇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工作家协会主席、佛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文学院院长)
唐硕度:因为我们面对被采访这个机会很少,但是我觉得就像跟喻老师、星亮聊天,我觉得还是蛮愉悦的,因为他们能够无形中能够把你带进他的话题,引导你说说自己的故事或者一些不同的思想,他们都会不同的方式指引出来,我觉得这样的话比较容易被带动。
▲唐硕度(LA’BOBO陶瓷薄板董事长)
肖朝旭:每次采访,我们都是处在比较被动的情况接受采访,前提我们也是受指引的,星亮也好,喻老师也好,申志也好,当时跟我们聊天的时候,他们都准备非常充分,他们想了解什么?他们都能引导我说出来,把自己的想法观点或者经历说出来就可以了,沟通起来比较方便。众所周知,曾星亮是陶瓷界的第一才子,刚才他说采访64位老板,可能实际采访的人数会更多,为什么他能够采访到?除了他自己坚持去约,用他表现出来的才气,能够让这些老板愿意去跟他交流。这些老板把自己的心路历程跟他去交流,是对他有认可的。
▲肖朝旭(佛山典美陶瓷董事长)周崇贤:我记得是前几年,包悦曾经专门组织过文学作者去采访过企业家,那么我们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体会?有什么收获?以及未来有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包悦:首先我们要清楚纪实文学、报告文学或者非虚构小说,散文,我们都是在谈文学。关于纪实文学,我在这方面也是有一定的经验。我组织大家下去进行大规模的采写的时候,首先是提纲梳理好,大家要去写什么,每个人有自己的提纲。
▲包悦(中国作协会员、佛山市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佛山诗社驻社常务副社长、禅城区作协主席)
每一个都带着任务去写作,记住你下去采访是收集素材,有了素材之后你还得提升、提炼,并且不要离开你的写作提纲,当然不仅仅是围绕你的采访的提纲,采访过程中,好多能够展现他企业或者企业家个人魅力细节,你也要给他挖掘出来。
写纪实文学最主要是文学性,一旦缺少了文学性,那么我们在这里谈文学就好像意义就不大,尤其是跟陶瓷企业打交道的媒体,能把你采写的文章用文学的语言写出来,这样文章肯定就会不一样。
周崇贤:蔺存宝律师既是一位老板,也是一位作家,而且你写了很多作品,假如现在有一个新闻记者和一个作家采访你,你觉得在这两者之间如何取一个平衡?
蔺存宝:我会倾向于选择作家,为什么这样讲?现在都讲中国故事,那么各行各业都在讲佛山故事,我们也曾经策划过这个主题,能不能组织一些人专门来写律师,那种有深度的人物访谈,这种深度人物访谈让你读完之后过目不忘,跟软性文章不同,没有广告的性质。
▲蔺存宝(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禅城区作协主席团成员,广东宝慧律师事务所主任)
每年我都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