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陶瓷 >> 陶瓷市场 >> 在不熄的窑火中交融瓷都景德镇踏上新征
新华社照片,南昌,年10月22日在不熄的窑火中交融——瓷都景德镇踏上新征程工作人员在景德镇陶溪川监测3D打印机制作陶瓷作品(10月16日摄)。(配本社同题文字稿)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新华社照片,南昌,年10月22日在不熄的窑火中交融——瓷都景德镇踏上新征程游客在景德镇陶溪川大集上选购陶瓷商品(年10月16日摄)。(配本社同题文字稿)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新华社照片,南昌,年10月22日在不熄的窑火中交融——瓷都景德镇踏上新征程游客在景德镇陶溪川拍摄用3D陶瓷打印技术创作的“百家姓字模”作品(10月16日摄)。(配本社同题文字稿)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新华社照片,南昌,年10月22日在不熄的窑火中交融——瓷都景德镇踏上新征程一名访客在欣赏“快雪时晴”薄胎瓷制作团队烧制的“清明上河图薄胎瓷碗”(10月15日摄)。此碗直径40厘米,厚度只有不到1毫米。(配本社同题文字稿)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新华社照片,南昌,年10月22日在不熄的窑火中交融——瓷都景德镇踏上新征程景德镇陶瓷艺人在工作室进行陶瓷绘画(8月1日摄)。(配本社同题文字稿)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新华社照片,南昌,年10月22日在不熄的窑火中交融——瓷都景德镇踏上新征程景德镇市御窑厂工作人员利用历史遗留的残片修复陶瓷(10月17日摄)。(配本社同题文字稿)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新华社照片,南昌,年10月22日在不熄的窑火中交融——瓷都景德镇踏上新征程景德镇市“青花女子瓷乐队”在景德镇市文化馆为观众演奏(10月13日摄)。(配本社同题文字稿)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新华社照片,南昌,年10月22日在不熄的窑火中交融——瓷都景德镇踏上新征程访客欣赏一只景德镇陶瓷工匠制作的薄胎茶杯(10月19日摄)。(配本社同题文字稿)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新华社照片,南昌,年10月22日在不熄的窑火中交融——瓷都景德镇踏上新征程与会嘉宾与烧窑把桩师傅胡家旺一起为葫芦窑复烧点火(10月19日摄)。(配本社同题文字稿)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新华社照片,南昌,年10月22日在不熄的窑火中交融——瓷都景德镇踏上新征程游客在景德镇陶溪川“春秋大集”上参观游览(10月18日摄)。(配本社同题文字稿)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新华社照片,南昌,年10月22日在不熄的窑火中交融——瓷都景德镇踏上新征程烧窑把桩师傅胡家旺(前)在景德镇葫芦窑复烧点火仪式上(10月19日摄)。(配本社同题文字稿)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新华社照片,南昌,年10月22日在不熄的窑火中交融——瓷都景德镇踏上新征程来自荷兰的陶瓷制作者在景德镇瓷博会上展示陶瓷制作(10月18日摄)。(配本社同题文字稿)新华社记者周密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