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显影中国探寻吉州窑神奇的木叶天目盏

发布时间:2024/12/16 14:52:04   
02:27

一片飘零的落叶,经过泥与火的煅烧,在黝黑的茶盏之中焕发出重生的光彩——“木叶天目盏”,吉州窑的代表瓷器。“天目”即指黑釉瓷,吉州窑以黑釉出名,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黑釉釉瓷生产中心之一。南宋时期饮茶文化风行,吉州窑出产的黑釉瓷深受文人雅士青睐。一千多年前,吉州窑的木叶天目盏便已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新华网王凯丰摄

据《景德镇陶录》记载:“江西窑器,先有吉州,后有饶州(景德镇)。”宋元时期,作为江西境内两个最大的窑厂,吉州窑先于景德镇闻名天下。吉州窑(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始于晚唐、盛于南宋、而衰于元,拥有多年的烧制历史。初冬时节,吉州窑工艺传承人之一的伍成俊早早来到了位于吉安县永和镇的工作坊,查看前两天烧制出炉的瓷器。新华网王凯丰摄

一件烧制完美的木叶天目盏,令人遐想万分。倘若注满水,平视茶盏口,可以发现树叶竟“脱离”盏底,宛如轻舟在水面漂浮。黑釉温润如缎,平滑如镜,映衬得静静飘零在水中的叶子,脉络愈加清晰,卷舒有致,其光灼灼。新华网王凯丰摄

木叶天目盏通常选取天然桑叶附在黑瓷坯体上,经过多度的高温烧制,木叶不但没有灰飞烟灭,反而将形状和纹理清晰地保留于深黑的釉面之中。举世叶无双,盏盏皆唯一,因盏内叶片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因此木叶天目盏又被誉为“木叶无双”。图为正常桑叶和烧制完成后留在盏中桑叶的对比。新华网王凯丰摄

千百年来想要复烧吉州窑名瓷的匠人不在少数,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以木叶天目盏为代表的吉州窑瓷器才在后人的努力下逐步复烧成功。在吉安出生长大的伍成俊,从小对吉州窑的历史深深迷恋。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聘请到吉州古陶瓷研究所工作。从此,伍成俊开始走进吉州窑的世界。新华网王凯丰摄

在研究所工作期间,伍成俊发现,吉州窑瓷器虽然精美且独具特色,但是名气不大,只在收藏界被人知晓,同时也为吉州窑的断烧感到痛心。年下半年,伍成俊用几年的积蓄以及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40多万元,在吉州窑原址(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创办了吉安第一家民营规模化、专业化烧制吉州窑特色陶瓷的工作坊。新华网王凯丰摄

木叶天目盏呈倒扣斗笠形,敞口小圆底,风格厚重粗朴,是宋代流行的典型茶碗样式。为了最大程度还原“木叶天目盏”的原貌,伍成俊依照留存信息并不完整的古法,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实践。图为伍成俊放置刚刚拉好的陶坯。新华网王凯丰摄

陶瓷是泥与火凝结出的“精灵”,烧制木叶天目盏,需要经过包括揉泥、拉坯、晾干、修坯、打磨、补水、上釉、入叶、装窑、烧制等在内的多道工序。图为伍成俊正在为刚刚打磨好的陶坯进行补水。新华网王凯丰摄

由于历史上没有关于古代吉州窑制釉配方的记载,伍成俊在釉的研发上花了很大功夫,烧坏的样品难以计数,为的是传承吉州窑原有风格,让陶器“原汁原味”,“土”些更“土”些。图为伍成俊正在检查制作天目釉的矿石原料。新华网王凯丰摄

年至今,伍成俊一边在吉安周边跋山涉水,遍寻合适的桑叶和原矿材料;一边呆在工作坊内进行调试试验,寻找着树叶与泥土、釉料与窑火间的曼妙规律。图为伍成俊正在将调试好的釉料倒入喷壶中。新华网王凯丰摄

伍成俊认为,用吉安本地的矿土和原料调制釉色,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还原古吉州窑的工艺,制作出传统的吉州窑瓷器。图为伍成俊正在给陶坯上釉。新华网王凯丰摄

伍成俊正在查看陶坯釉色是否均匀,上釉完成后等到坯体晒干,就可以入叶装窑烧制了。新华网王凯丰摄

“柏树解说法,桑叶能通禅。”天目木叶盏并非任何一种树叶都可以烧制,现存的古木叶天目盏叶大多选取具有禅意的桑叶、菩提叶作为入叶选材。为了找到最合适的烧制原料,伍成俊收集了满满几大箱的桑叶,进行反复试验。所选叶片需叶形完整,不经过化学处理,自然晾干。图为伍成俊正在挑选合适的桑叶。新华网王凯丰摄

将天然桑叶置于盏中,叶片舒展不翻折,经过高温烧制,木叶残留的灰质成分在釉面上钙化,留下的痕迹形成了叶子最真实的形态。一片留下永恒生命的树叶,成就了木叶天目盏。新华网王凯丰摄

盏中一“叶”,让世人领略到了吉州窑的绝妙。但由于古代传统柴烧工艺的复杂和不可控性,木叶天目盏的烧制又被工匠们描述为“一窑生、一窑死”,数百件作品中也难有一件佳作,故古木叶天目盏存世量极少,被人们视作瑰宝。而即便现在成功复烧,但受天气干湿、装窑疏密程度等因素影响,缩釉变形、釉色不均、起橘皮、木叶紧缩等问题依然存在,成品率较低。图为伍成俊烧制失败的木叶天目盏。新华网王凯丰摄

每件器物背后都是一个精神世界,它不仅是物质化的展现,还创造了对于人生品质的不懈追求。年,江西吉州窑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吉州窑的代表技艺,“木叶天目”一度失传,如今又重新绽放光彩。图为伍成俊展示他最为满意的一套木叶天目盏作品。新华网王凯丰摄

一片普普通通本该随着秋风飘零的叶子,却沉在盏底,得以“永存”。“吉州窑的东西,穷我毕生也学不完,做不完。”伍成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座已经存世千年却鲜为人知的古窑的厚重文化和独特风格,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新华网王凯丰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1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