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原来当代陶艺名家是这样的,让我眼界大开

发布时间:2023/3/30 18:30:40   
儿童白癜风饮食 http://m.39.net/pf/a_4749760.html

“陶艺的水准也是社·会文化与审美水平的晴雨表。”

无论是日常器皿,还是典藏之物,都体现一个时代的风貌。陶艺的发展需要知识的积累、文化的滋养,以及足够自由开放的创作风气。

犹记得去到偌大的博物馆里面,惊叹于前人制作的陶瓷艺品,简直令我震撼,每一件陶瓷品都带体现了时代的风貌、文化、社会气息,无不是一段时代历史的印证。

每一个时代都有为艺术献身的艺术家,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才能见证如此辉煌的历史。

由张泉主编的《陶艺美学录》,很详细地介绍了当代陶艺名家的故事,若不是有幸得到这本书,我竟不知道陶艺竟如此之美,陶艺家如此之伟大。

这些陶艺家在强大的传统或者外来文化面前坚持独立的判断,在商业浪潮中保持清醒和冷静,有所为有所不为,一辈子都在追求美、探索美、传递美。

01有志者事竟成——蔡晓芳

晓芳窑早已成为世界陶艺界的传奇。蔡晓芳掌握的釉之丰富与全面,前无古人,或许后也将无来者。

蔡晓芳自幼热爱书画,在他24岁那年,他决定投身陶艺创作,当时这是一个看起来前途难卜的职业。

年他参加了第一届窑业工程人员训练班,在训练班里面他一直专注于实验,一丝不苟,进步极快。一年后,经人推荐,他留学日本,在日本国立通产省名古屋工业技术试验所陶瓷部,师从陶艺家藤悦三和金冈繁人。日本老师只教一些基本的釉药配方,剩下的都要靠他自己去摸索了,配置釉药不能使用机器,只能用人工,稍微的配比差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在留学期间,他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做了大量的实验。也让他体会到了陶瓷的奥秘和趣味所在,也更加坚定了他要在这个行业里面走下去的决心。

蔡晓芳在年创办晓芳窑,他希望烧出高温的作品,专注地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他整日思索着釉药配方,走路、吃饭、与人交谈的时候,都可能突然走神。有时候一个难题无法破解,他会朝思暮想,甚至做梦的时候都会灵感乍现。他会把这些灵感收集起来,回到工作室做实验。

将各种方案不厌其烦地逐一试来。那些技艺失传的珍宝,在蔡晓芳看来,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他终将会与他们邂逅,他确信,有志者事竟成。

蔡晓芳的技艺在他日复一日的努力专研下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他已经成功还原了很多千年前的瓷器。荷兰女王家族所传的罕见冰裂纹青花瓷盘,王室只提供了几张参考老照片,蔡晓芳用自己精湛的技艺还原了荷兰女王的传家之宝,让女王啧啧称赞,众人惊叹不已。

蔡晓芳还应邀为台北故宫博物馆仿制五代、宋、元、明、清的陶瓷文物。他成功续接了中国千年的传统。

对于这些不菲的成绩,蔡晓芳都非常低调。他不恃物自傲,有的只是对这么多年的走陶艺质之路的笃定。他做的这些瓷器,虽然不语,但是却能照亮人心。

他用长达半世纪的坚持,告诉自己,也告诉我们,他的选择和坚持是正确的。其中遇到了太多的困难,都无济于事,因为热爱,因为坚定,也因为努力,时间自然会给他最好的回答。

米南德说:“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

蔡晓芳在试验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无数次的失败没有将他打败,却是让他无数次去寻找方法,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02情感的传递者——陈九骆

陈九骆说:“陶是我的媒介,是我内在心境的投射,从中能看到我的悲和喜。”

任何东西都是有生命的,这些艺术家做的陶也不例外,每一个心境下做出来的作品都是不一样的,仿佛每一件作品都会告诉你他此时的心情。

陈九骆真正开始做陶艺时,已经近50岁。

生意失败,太太离开他,从此陌路。他舍弃50岁生命之前所有的一切,上山做一个陶人。心中凄苦,见世间万物都是萧索,于是,就有了“樱瓣”“江雪”。

“樱瓣”是陈九骆的第一个志野茶碗系列,取名来自苏曼殊的诗句“袈裟点点疑樱瓣,半是脂痕半泪痕”。陈九骆将终将难以释怀的疼痛,安放在陶器里。

刚开始烧“樱瓣”时,因为技术不稳定,很多时候一整窑的瓷器都会被烧坏,他便要全部敲掉重新烧。这时候,他会在黑暗中发呆,或者是默默流泪,出去看电影之类的,然后再继续烧制陶器。

“赢瓣”两年之后,他烧了“江雪”。取名来自于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他对于自己性格和处境的审视,将自己的的情感和语言全部注入陶器之中。

其实,每一件物品都是有生命的,都是会能够表达的。它虽然不语,但是懂的人自然会懂。

之后经济和生活条件好转了之后,陈九骆又烧制出了“花语”和“桐花白”。“花雨”的釉面烧出斑斑点点的铁结晶,生出些姹紫嫣红开遍的烂漫意味。“桐花白”在白色釉杯碗口沿浮出些维维红色,如春天里白色油桐花红色的花蕊。此时,他的心境已经不再那么压抑。

后来烧出“山行”,陈九骆的心境已经完全通透,活得越来越明白。

他说,“山行”的难度不是在于烧,而是在于如何将情感融于器物之中,并且很自然地表露出来。

从他的第一件作品开始,他就将情感注入器物,每一个器物的出生,代表了他所经历的情感过程。这也是他治愈自己的方式。

最后,他终于烧出了自己理想的样子。豁然开朗,他看到了自己满意的作品,于是,也看到了蜕变之后满意的自己。

从“樱瓣”开始到“山行”,历经十四载。繁华与清净之间,不过几十里山路,他终于得以自在地游走,与过去、与自己和解。

真正的艺术都是带着浓烈的情感,出自一人之心再进入千万人之心。或许,我们都能找到投射的自己的影子。

03写在最后的话

每一件惊艳陶瓷艺术品的诞生都是艺术家背后付出了千辛万苦出做出来的,因为他们的热爱、执着,让一件件完美的艺术品呈现在我们面前。

每一件艺术品都是有生命的,他们诉说着当时的社会文化、社会背景、艺术的情感、心境等等,所以,这些艺术品很多都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我们惊叹于艺术品的精美,也惊叹于陶艺人的伟大,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我们才得以一饱眼福,一眼万年。

每一个陶艺人都有自己和陶艺的故事,让我们细细品读,看陶艺品,品人生,来世间一趟,怎么样让自己的人生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9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