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福建198家陶瓷厂392条线大数据汇总

发布时间:2023/1/31 3:33:24   

未经陶瓷信息网的书面允许,禁止转载本文,否则视为侵权。

据“陶业长征——全国陶瓷砖产能调查”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年8月,福建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家,生产线条,瓷砖日产能.96万平方米(年产能12.55亿㎡),陶瓷瓦日产能万片。

与年相比,福建陶企数量及瓷砖年产能变化不大(最新统计:福建再减43条生产线,当地多家陶瓷企业在海外建厂)

不过,在~两年间,福建瓷砖生产区产品结构变化较大。据最新数据显示,福建产区现有陶瓷砖生产线条,日总产能.96万平方米;陶瓷瓦生产线18条,日总产能万片;发泡陶瓷生产线1条,日总产能m。

具体细分产品类别,福建产区拥有:

外墙砖、仿古砖线两年缩减87条,地铺石产能两年猛增80%

~两年间,福建产区产品结构除了外墙砖和地铺石,整体上变化并不大。其中,仿古砖、瓷片、抛釉砖产能和生产线均处于小幅萎缩状态,这三大品类共计减少17条生产线。

从生产线数量来看,外墙砖仍是福建产区第一大品类;但从产能和实际产量来看,仿古砖首次超越外墙砖,成为福建产区第一大品类。

意料之中的是,福建外墙砖生产线再次大幅缩减,如今仅剩93条外墙砖生产线、日产能94万㎡,相比年缩减45%。而在高峰时期的年,福建曾拥有条外墙砖生产线,约占全国的60%。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产区现存的93条外墙砖生产线中,很多常年处于闲置状态,常年正常运行的仅有不到50%,即使处于生产状态的生产线,全年的生产周期也并不长——福建外墙砖的实际产量会远低于产能,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过去几年“高层住宅禁限”政策对外墙砖产生的巨大影响。

形象展示图文无关

实际上,放长时间线来看,过去几年间福建仿古砖生产线的缩减幅度也较大。早在年,福建曾有条仿古砖生产线,而现在仅剩73条,短短五年时间,缩减83条仿古砖生产线,减幅53%。

地铺石/厚板产能持续增长,成为过去两年福建产区增势最猛的瓷砖品类。目前福建产区专窑生产地铺石的生产线达到69条,增幅53.33%;日总产能增长23.8万平方米,增幅79.33%。

此外,还有不少外墙砖、仿古砖生产线混烧地铺石。另一方面,外墙薄板、外墙中板、罗马柱等新型外墙产品表现抢眼,成为外墙砖企业转型的又一成功探索。

生产线及产能处于缩减状态的还有中板。年福建产区有中板生产线12条,日产能14.6万㎡,而现在减少至7条,日产能减至10.1万㎡。

大板生产线处于小幅增长状态。年福建产区有大板生产线12条,日产能14.6万㎡,而现在增至13条线,日产能19万㎡。

瓷砖产能相比年减少6%,泉州陶瓷规模占全省70%以上

数据显示,过去两年福建共有43条生产线退出,瓷砖年产能蒸发0.8亿平方米。相当于,两年间福建共有9.9%的生产线、6%的瓷砖产能退出。

整体看来,自年以来,福建陶瓷产业规模处于逐年收缩的态势。与其它产区在过去两年间大规模拆旧建新、技改,大幅提升生产线产能,以降低生产线成本不同的是,过去8年时间,福建产区瓷砖平均单线日产能一直在1.0万㎡—1.1万㎡之间徘徊,说明受限于土地及厂房限制,福建陶企很难通过拉大产能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只能在差异化产品方面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福建产区建陶产业主要集中在泉州,但数据显示,由于漳州等地陶瓷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泉州建陶产业规模在福建省的占比逐年降低,不过降低的幅度非常有限。泉州建陶产能规模在福建省的占比一直在70%以上。

此外,受生产线减少、部分生产线闲置,以及自动化设备升级的影响,福建建陶企业用工减少明显。截止统计时,全省建陶生产企业从业人员17人,相比年减少人;一线员工人,较年减少近人。

以下为福建省各地级市陶瓷砖(瓦)产能统计数据

共计家陶企条生产线

厂家信息较多,因篇幅有限,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和我取得联系。

(全文完)

推荐浏览

山东临沂陶瓷企业第二波集体涨价,9月22日起执行

转投锂电!江西高安已退出30条瓷砖生产线、1.3亿㎡的年产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1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