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陶瓷 >> 陶瓷优势 >> 有着瓷国之称的中国,哪种瓷器的造型经久不
中国是陶瓷生产大国,自古有“瓷国”之称,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创造出了简单的彩陶和黑陶,早期的陶器风格粗犷,也比较简单。
随着的历史的前进,在商代的时候,又出现了具有瓷器性质的作品,而后又历经几百上千年的漫长发展,中国的陶瓷不断精美,成为举世闻名的陶瓷大国。
陶瓷可以从不同方面来分类,比如从产地上,从宋代开始,就形成了五大名窑,即定、汝、官、哥、钧;从品种上来说,也是丰富全面,著名的有龙泉青瓷、德化白瓷、石湾广钧、宜兴紫砂等等,不同时代的瓷器承载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在瓷器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很多信息,其艺术魅力相当突出。
瓷器品种多样,不能一言以蔽之,今天来讲讲梅瓶,欣赏一下古人的高雅品味。
那么多种瓷器造型里,梅瓶的造型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了,它的基本特点就是瓶身修长,但瓶口很小,短颈、丰肩、圈足。
梅是古人最爱的自然植物之一,有四君子之称,其品格高洁、坚强,古人将梅的名字赋予到这种瓷器身上,也可见他们对梅瓶优雅姿态的认同和喜爱之情。梅瓶的造型在我看来也是相当雅致,其姿态挺秀、俏丽,有一种低调却不能让人忽视的美。
因为瓶口小只能插梅枝,因而称之为梅瓶。它可以用来插梅,也可以作为一件观赏品,但最开始的梅瓶,应是作为一种酒器来使用的。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自唐代以来,梅瓶一直都很流行,各大窑系都有生产,最开始它的名字叫“经瓶”,是皇家在讲筵(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上所使用的酒器,而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从梅瓶的造型上就能看出它非常适合存储酒类了,腹部大,有容量,而口子小,可以保持酒的香气,如果在上面盖上盖子,密封保存的效果会更好。
宋时用梅瓶饮酒的方法,就是将梅瓶中的酒倒入执壶中,然后再把执壶放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大碗里,等加热到了一定温度后,再倒入酒盏中引用。当然梅瓶不仅有存酒这一实用功能,它还兼具贡器、插花器的功能。
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北宋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高46.8厘米,口径仅4厘米,它的造型就是很典型的梅瓶造型,上面有丰富的黑花纹饰,肩处以莲花瓣绕一圈,腹部是绘缠枝花卉纹,上中下每一组纹饰都用粗细线纹隔开,花、叶主次分明,构图简练而精彩生动。
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而说到梅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的知名度就很高了,四爱图指的是四幅画面场景,它表现的古代四位名士和各自喜爱的花在一起的画面,这四人分别是喜爱兰花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酷爱莲花的宋代周敦颐,人称“梅妻鹤子”的北宋林和靖,还有以菊花为伴的东晋陶渊明。
湖北省博物馆就有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出土明代郢靖王墓,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其色彩青翠艳丽,纹饰清新自然,画面栩栩如生,技艺精湛,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是元青花精品,因而被列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梅瓶的造型虽然都差不多,但技法不同,也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类型来。
这个明代的剔黑开光花鸟纹梅瓶,也是相当的别致,它的瓶口和足部各镶了一圈铜镀金边饰,瓶身则全部以朱漆刻锦地,雕刻黑漆花纹。图案包括灵芝、花鸟、异兽等,黑、金、红的搭配相当优越,透露出一股高贵感。
剔黑开光花鸟纹梅瓶这康熙年间的霁红釉梅瓶,施霁红釉,这是一种早前失传的高温铜红釉瓷器,主要有霁红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三种,各有特色。此梅瓶所采用的霁红釉色泽红艳、深沉,釉面匀净凝厚,有一种艳而不俗的美感。
霁红釉梅瓶此粉彩人鹿纹梅瓶是雍正时期的粉彩瓷器作品,瓶身以粉彩描绘两组纹饰,一面是是风景画,为红日、山石及花草,另一面是人物画,一老者手提篮子,肩扛铁铲,正扭身笑着看向一只小鹿,人物生动传神。
总的来说,梅瓶是一种很有欣赏价值的瓷器,自它从唐代诞生以来,在往后的历朝历代都备受喜爱,也成了比较常见的瓷器之一,我们可以从它的造型、料色、纹饰等方面来感受其艺术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