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陶瓷 >> 陶瓷优势 >> 中国四大名陶分别指什么为何他们卓然不
中国四大名陶,是指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广西钦州坭兴桂陶、重庆荣昌安富陶。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桂陶、云南建水紫陶、四川荣昌陶器(荣昌区现为重庆市管辖,故“四川荣昌陶”改称“重庆荣昌陶”)以其悠久的历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中国四大名陶
1、江苏宜兴紫砂陶
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是指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种传统制陶技艺。该工艺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代,迄今已有年以上的历史。宜兴陶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宜兴陶瓷的特点是在历史上多少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五千多年来,不管什么朝代,宜兴陶瓷一直有。在宜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是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亡了吴国之后,就弃官隐退,带着美女西施乘一叶轻舟来到太湖之滨的宜兴定居,并以制陶为业。后来当地人尊奉他为陶业祖师,称他为陶朱公。千百年过去了,作为陶都的宜兴,最为知名的是它的紫砂陶。可以说宜兴的紫砂陶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宜兴紫砂陶
2、云南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是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工艺品。其制作源远流长,自宋末年间开始生产陶器,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说法,紫陶属传统的名优产品。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被国家文化部列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四川荣昌安陶(年重庆直辖后,改为重庆荣昌)并驾齐名。
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红黄青褐白)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陶器色泽深紫,花纹雪白,叩声如磐。其中胎色若羊肝者,尤为上品。悠久的制陶史锻造了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同时也锤炼和哺育了一代代民间制陶工艺师。早在年,建水艺人向逢春制作的陶器,就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美术奖。
建水紫陶
3、广西钦州坭兴桂陶
广西坭兴桂陶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烧制的广西桂陶。
坭兴桂陶,又名坭兴陶,以广西钦州市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将东泥封闭存放,西泥取回后经过四至六个月以上的日照、雨淋使其碎散、溶解、氧化,达到风化状态,再经过碎土,按4:6的比例混合,制成陶器坯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骨肉得以相互支撑并经过坭兴陶烧制技艺烧制后形成坭兴桂陶。
广西坭兴桂陶的艺术魅力在于不上釉不上彩而获得“自然陶彩、陶刻技艺、古铜陶鹤(褐)、陶艺造型”等“坭兴四宝”,这是坭兴桂陶的艺术瑰宝。坭兴桂陶是特定陶土、艺术创作、高温窑炼三者融合的产物。陶土、高温结合产生神奇的陶褐(鹤)与陶彩,艺术家的陶刻艺术、陶艺造型与高温陶土融合后使坭兴四宝形成其独具特色的艺术,这正是坭兴桂陶的魅力所在。
坭兴桂陶
4、重庆荣昌安富陶
荣昌陶器原产地为重庆市荣昌区安富镇的地方传统艺术品。清代以前叫磁窑里,有史可证的陶器最早出现在汉代,明清时代得到广泛发展,20世纪7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多年前就销售到东南亚地区,60年代起,销售到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挪威、芬兰、日本等国。现在,是整个西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在安富所有的学校都有一门陶艺课,就是为了传承这门陶艺艺术。一说起陶器,荣昌人就一脸骄傲和自豪。
荣昌陶器为重庆荣昌区安富镇烧制,该地有优质红、白陶土,质细色正,可塑性强,宜于制陶,主要制成民间日用粗器,如泡菜坛、罐、壶、碗、茶具、花盆、花瓶等。造型大方,釉质尚光。分细陶和彩陶两种,前者胎薄质坚,后者多有纹饰。装饰手法有刻花、点画花、剪纸贴花、雕填、模印贴花。纹样有卷草、工字纹、折带纹、锯齿纹、水波纹。釉色有朱砂红、西绿、黄丹、乳白、黑等。以黄丹釉为常见,朱砂和西绿釉为特色。”尤其叫人称绝的是,荣昌陶器对所储藏的物品不串味、不变味、不渗色,可以长期保质、保味、保鲜,极具实用性。
荣昌陶器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