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陶瓷 >> 陶瓷前景 >> 11代i7被越级羞辱5600X与1170
去年11月,AMD带着它最新的锐龙系处理器来了,这代处理器采用7nm工艺,全新Zen3架构,优化了CCX布局并且升级L3缓存容量,使CPU拥有了更高的Boost频率及IPC。
今年3月,11代酷睿带着他最后的14nm也到来了,i5以上的处理器采用全新RocketLake架构,新架构在性能方面有一定提升,同时多年未变的核显终于升级成了UHD(及以上处理器)。
对于游戏玩家来说,CPU升级中的IPC增强,缓存增加等参数提升是比较模糊的,他们更关心的是,这些迭代升级产生的性能优势实际应用到游戏中时,到底会有怎样的表现。
本次我们就从游戏玩家角度出发,选择当下热门的3款CPU——AMDRyzenX、Corei7-K以及Corei5-K,通过10款单机大作+10款网游进行对比测试,专门了解一下,就打游戏而言,多元价位的处理器中,到底是Intel给力,还是ADM更胜一筹。
^测试处理器对比^
注意:以上三款处理器价格为京东当日报价,JD价格时有波动,比如截止发稿日X的促销预购价已降至元,而K盒装却涨价到了元,差价已经拉大到了元,当然,某宝散片另说。
考虑到锐龙除了APU都没有集成显卡,事实上与Intel的KF版对比才更为之准确,所以我们基本可以认为X与K(F)的差价在元左右,而与K(F)则为同价位。上表中的价格仅供参考。
#测试使用的3款处理器参数对比
#测试使用的3款处理器CPU-Z
从参数对比与CPU-Z对比中可以看到,本次参与测试的三款CPU——RyzenX、Corei7-K与Corei5-K近期的电商均价都在-之间,价格与定位都比较接近,这也是本次为什么选这三款CPU来对比的原因。
参数方面,RyzenX采用7nm设计,在制程工艺方面遥遥领先,11代酷睿的制程工艺仍是14nm,AMD在这一点上优势明显;跟制程关联度很高的TDP方面,RyzenX65W的TDP约是Corei7-K与Corei5-KW的一半,优势不小;Zen3架构的一大升级就是统一核心和缓存,32MB的三级缓存毫无疑问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不过,RyzenX也并非全方位领先,最高动态频率方面,RyzenX的4.6GHz要逊色于Corei7-K的5.0GHz与Corei5-K的4.9GHz。另外在核显方面,AMDRyzenX是不支持核显的,而Corei7-K与Corei5-K自带UHD核显,不过本次的选题是游戏对比实测,核显性能较低,玩游戏压力很大。
在架构方面,虽然11代酷睿的i9、i7以及i5也采用了全新架构——RocketLake,但是相对来说,Intel的架构升级,远不如AMD的Zen3架构改革全面,进步幅度也不可同日而语。
AMDZen3架构的前端、预取、解码、执行、整数、浮点、载入、存储、缓存等几乎所有环节都焕然一新,全方位的升级使得AMD锐龙系处理器在单线程性能与能效比方面拥有突破性的进展。不仅如此,Zen3架构还在保持8核心CCD模块的前提下,统一核心与缓存,提升彼此通信效率,大幅降低延迟。
^测试平台介绍^
#测试平台硬件详细信息
#测试游戏一览,共计20款游戏,包括10款单机与10款网游
本次的主题为CPU对比测试,为减少其他硬件的干扰,力求更准确对比成绩,这里使用当下顶级的微星RTXSUPRIMX24G显卡。这款显卡采用GA-核心,拥有个CUDA核心,bit24GGDDR6X显存,TGP为W。
本次采用的是AMD的RX处理器,与Inteli7-K/i5-K处理器,为了保证3款处理器的性能发挥,这里选择这款长城战龙水冷散热器。该散热器采用陶瓷轴承水泵,在拥有不俗散热能力的同时兼具酷炫RGB灯光,价格不高,颇具性价比。
芝奇F4-C16D-32GTNC焰光戟系列内存,该内存套装时序为16-19-19-36,电压为1.35V,单根容量为16GB,共计2条组成了双通道DDR4-MHz的频率以及32GB的容量。
由于测试使用的AMD系列锐龙处理器,Intel第11代酷睿也增加了对PCI-E4.0的支持,且本次测试时两个平台分别开启了AMDSmartAccessMemory(SAM)技术以及NVIDIA的(ResizableBAR)技术。所以本次测试所使用的主固态硬盘为WD_BLACK的SNNVMeHSRGB(1TB),这是一款自带散热护甲的高性能存储固态硬盘,可以更好提升电脑运行速度以及效能。
测试使用的显卡是微星的GeForceRTXSUPRIMX24G(超龙)显卡,为了让整体平台不受供电效能的影响,我们采用德商必酷的DARKPOWERPRO121W这款80Plus钛金认证的电源,电源额定功率可达1W。此外该电源拥有一键超频功能可将6路12V电路合并为单路输出,搭配极具静音的SILENTWING3散热风扇,在提供稳定供电的同时也能保持更高的静音效果。
^二十款性能表现对比^
^20款游戏性能对比汇总与结语^
#锐龙XPK酷睿i7-k/i5-k10款单机大作性能对比汇总
为保证测试的公平与稳定,单机游戏方面选择了十款支持Benchmark的大作。
十款单机游戏,除了在《刺客信条:奥德赛》与《地铁:离去》中,锐龙X与酷睿i7-k的帧数持平或略高以外,其他游戏要略逊色一些,但是表现上基本属于同一级别。与酷睿i5-k对比的话,锐龙X在大部分游戏(6款)中占有一定优势,算是小胜一筹。
总结来说,锐龙X在单机游戏中的表现要略逊于i7-k,但要胜过同定位的i5-k。
#锐龙XPK酷睿i7-k/i5-k10款网游性能对比汇总
首先说一下网游的测试方法。网络游戏玩家众多,除了《最终幻想14》、《逆水寒》等少数几款带有benchmark的游戏外,其他游戏均根据游戏的实际情况,选取一段相对稳定,玩家极少甚至没有的场景路线进行测试,最终取平均帧数。
我们的主题是在同款游戏中,相同场景下AMD锐龙X与Intel酷睿i7-k/i5-k处理器的实力对比,选的测试场景以稳定为主,尽量减少其他环境因素的干扰。所以测试结果并不能全面的代表CPU实际游玩这款游戏的实力,但几款CPU的测试数据是保证在相同场景中,完全相同的测试方法下获取的,其他条件基本完全相同,那么数据差异就是实力对比了。
在10款网游中,锐龙X的平均帧数全线领先酷睿i7-k与酷睿i5-k,《英雄联盟》、《CS:GO》、《风暴英雄》、《魔兽世界》这四款游戏中更是有接近FPS的优势,说是吊打也不为过。
^结语^
通过本次测试不难看出,AMD锐龙X在游戏方面的能力要全面压制同核心线程同价位的酷睿i5-K,其中单机游戏方面可以做到大部分领先,网游则全线碾压。当然了,无核显的KF会比X便宜元左右,但考虑到后者各方面都比前者强劲,多花元选锐龙5还是值得的。
带K的i5和i7游戏性能本来就十分接近,AMD锐龙X在面对比它高一级定位的酷睿i7K时,单机游戏的表现只略逊一点,网游仍是单方面吊打。同样以无核显的KF为准,哪怕是散片,X也比它便宜元左右。在元的价格优势下,仍能做到网游碾压,单机小负,即使跨级别与i7对比,AMD锐龙X仍更具吸引力。
关于功耗方面,坐拥7nm工艺的锐龙只有14nm酷睿的二分之一,与它们的制程比例几乎一致。AMD领先了不止一个档次,即便Intel难产的10nm问世也无法追平这个差距,这使预算拮据的用户在选择AMD平台时还可以从电源上省出一点钱。
至于K就更没有比较的必要,11代i9与i7都是8核16线程,除了一个i9的名头和略高的睿频,跟i7没啥本质区别。
11代酷睿比AMD锐龙系列要晚出了4个月,实际游戏表现并不如之前官方宣称渲染的那样能反杀锐龙,在AMD尚未崛起的那些年里,开发者主要基于Intel平台优化游戏引擎,使其积累了不少生态优势,但老本总有吃完的时候,今天这一亩三分地眼看就要失守了。
现在Intel平台在许多游戏中已经无法驱动旗舰显卡得到最佳的成绩,就连我们评测编辑也不得不将测试平台改用锐龙,风向已然改变,用户们也是时候考虑转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