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陶瓷 >> 陶瓷前景 >> 78元仿古瓷器估价500万揭秘藏品鉴定骗
一枚26元的仿古银锭道具,一件78元的景德镇陶瓷花瓶,经过一些拍卖、鉴定公司专家的“鉴定”,估价多超过万元,最高估价达万元。
在藏品鉴定高估值的背后,这些公司以代为拍卖为由,向藏友收取高额服务费、宣传费等。有的公司开业数年,没有为事主成功卖出一件藏品。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张新年表示,鉴定、拍卖公司通过假鉴定收取服务费的行为,涉嫌诈骗罪。
近年,上海、广州警方破获多起文玩鉴定诈骗案。去年11月上海警方侦破的一起特大文玩鉴定诈骗案中,涉案金额达余万元,受害者超过0人。
专家表示,收藏鉴定乱象屡发,藏家想要鉴定、拍卖藏品,还需认准有资质的机构。
全文字,阅读约需10分钟
05:32▲视频丨古玩鉴定骗局:78元地摊货经鉴定变“百万古董”有藏友被骗二十万。新京报动新闻出品(ID:xjbdxw)
▲去年12月27日,北京宝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鉴定师对78元的景德镇陶瓷花瓶估价上百万元。
26元银锭道具被估价百万元
“我这仿古银锭道具是铜做的,不值钱。”去年12月中旬,新京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以26元买下一枚银锭道具后,客服回应“是否有收藏价值”时说。
该银锭名为“乾隆银元宝”,重克左右。银元宝上印有“乾隆”、“大清银锭”字样。在宝贝详情中,店家公开写明“不要再问真假的问题,我们也不懂,亲如果谨慎可以请行家掌眼”。
四天后,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桥北的北京宝艺轩泰文物鉴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艺轩泰”),名为“刘燕申”的鉴定专家接过银锭后打着手电瞧了瞧,“嗯,这是好东西,乾隆年间的银锭”。她又把银锭放到手边一个小型电子秤上,“克,这个估值能上百万。”
记者随口问道:“这是纯银吗?”
刘燕申说,“从分量、表面的氧化来看,是纯银的。你看这表面的黑色痕迹就是银的氧化,这是仿不出来的。”
“我干这行这么多年,也第一回见到这么好的银锭,很罕见。”公司一名经理从旁搭腔说。
随后,该经理拿来一本某大型拍卖行的画册,翻到了银锭那一页,刘燕申指着一张图片说,“你看这个银锭底下都锈蚀了,品相还不如你的好呢,最后都拍卖了万港币。”
认为该银锭是“好东西”的,还有深圳盛世拍卖有限公司的鉴定专家。
去年12月21日下午,新京报记者联系该公司一名经理,将银锭道具图片发给他进行图片鉴定。很快,该经理打来电话“报喜”称,鉴定专家看过后,认为银元宝的包浆比较自然,表面有银氧化,成分几乎都是银,没什么杂质。“银锭的估价在万元到万元之间。”
北京宝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鉴定师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这个银锭是镇库用的,在国库里放着一批,这一看就是老东西,看上面这个发黑的包浆,这得有年头才会形成,这没法仿。”
▲被估价上百万元的银锭实际售价26元。
现代瓷器被鉴定出自“宋代”
除这枚银锭道具,新京报记者还网购了一件78元的景德镇陶瓷花瓶,随机挑选多家拍卖、鉴定公司分别进行图片鉴定和实物鉴定。鉴定结果一致认为该花瓶价值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
12月21日,北京宝艺轩泰公司,付了元鉴定费后,记者被接待的经理引入鉴定室。房间不大,摆着明清家具样式的桌椅,墙上贴着几幅专家照片和简介。一位中年女子正在和前来鉴宝的藏友说话。根据墙上的专家图片比对,她便是鉴定专家刘燕申。
轮到记者鉴定时,记者先把花瓶摆到刘燕申面前,她神情严肃地戴上一副白手套,捧起瓶子看了看瓶身,又从桌上拿起手电筒,对瓶口打着光往里看,再把瓶子颠倒,打着手电看瓶底。
几分钟后,刘燕申把瓶子放下,脱下白手套,看了看经理,又看了看记者说道,“这是清末仿宋代哥窑的瓷器,距今一百多年,估值也不要太高,先定68万吧。”
“真是清代的?”记者追问道。
刘燕申见记者疑惑,指着瓶子详细讲解起来,“这个瓶子,按说风格是宋代哥窑小开片的,但宋代的哥窑是金丝铁线,你这纹路只有铁线没有金丝,符合清代仿宋代哥窑。还有宋代的哥窑胎薄,比较轻,这瓶子比较重,就是后代仿宋代哥窑的。”
她接着说:“你的瓶子好就好在保存得比较好,而且它属于一个赏瓶,不是实用器,也就比较值钱。”
在前往宝艺轩泰公司做藏品鉴定的前一天,记者曾联系深圳的两家公司对陶瓷花瓶进行图片鉴定。
深圳弘博艺术品展览有限公司一陈姓经理添加记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