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陶瓷 >> 陶瓷资源 >> 用放大镜看重庆老照片山城的红色出租车,风
最近购入一套叫做《典藏重庆》的明信片,作者是重庆知名的摄影师戴前锋。这套纪念明信片很珍贵,据说全球只发行了10万套,里面有77张明信片,内容是90年代的山城。
刚拿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拆开了,照片上是20余年前某个午后,树荫落在砖墙上,那痕迹还是如此细密,摄影是使时间停驻的法术。
粗粗一看,这本小书里收录的只是山城90年代模糊的样貌,但在用放大镜将照片一一看过之后,我们又找到了许多有趣的细节,这些细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在心中唤回90年代的山城。
1.朝天门的长安汽车
朝天门自古就是重庆的对外交流的门户,两江交汇处“迎官接圣”的码头是山城最重要的一张名片。
长安汽车立足重庆,是全国汽车四大集团。在朝天门竖立起远在南岸也清晰可见的巨大的广告牌,足见其在90年代的影响力。
2.菜园坝的巨幅龙卡广告
“龙的传人用龙卡”,这可能是中国建设银行最深入人心的一次营销。
人来人往的菜园坝竖立起一块巨幅广告牌,这张为中国人打造的信用卡可能是当年最乐于出风头的理财产品之一。
3.建兴坡上屹立不倒的重百大酒店
照片上密密麻麻的吊脚楼棚户已经全部拆除了,但重百大酒店还是屹立不倒。这座由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建设的三星级酒店,今日还在两路口中山三路附近迎来送往。
4.小什字红色的出租车
小什字曾是重庆繁华的金融商区,图上的建筑为建国银行。图片的下方有两辆出租车驶过,看惯了鲜黄色的的士,可不要忘记了90年代山城曾有过鲜红色的出租车喔。
5.道门口金融街的脑灵通
照片所摄为望龙门地区的道门口金融区,图上有一药店“国营渝香园中药房”,下面拉着一条横幅,正在卖一种叫做“脑灵通”的保健品,许多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购买此产品,好让他们补充大脑营养、提高记忆力。
6.马蹄街用搪瓷盆浣洗的妇女
90年代,每个家里都会有至少一个底面印着红双喜花纹的搪瓷盆(小时候家里的搪瓷盆总是补了又补,底面全是小块小块的银色锡箔胶带)。
搪瓷制品的优点很多,但每个优点都不突出,在塑料、不锈钢、陶瓷工业得到发展后,搪瓷盆也逐渐没落了。
7.仁爱堂上的红裤衩
法国仁爱堂建于年,曾是修道院、天主教堂与神父的住房,如今成了领事巷的一大景观。
抗战期间,仁爱堂成为重要的医疗场所,建国医院、重庆市中医学校所在地。90年代的仁爱堂窗外支着一只晾衣杆,上头挂着大红色的裤衩,可见市井气息之浓郁。
8.通远城门上的住户
90年代,山城市民紧挨着这条有着百年历史的通远城墙生活。不仅墙边立着不少建筑,墙顶也有不少住户。为了保护老城墙,如今这些建筑已全部消失无踪。
9.“林森路”上的交通指示牌
现在的重庆已经找不到林森路了,它现在的名字叫做解放东路。这张照片的亮点是交通立牌,树立此牌的人用了一种格外客气的语气提醒过街群众注意生命安全:“敬告您,注意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