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陶瓷十大品牌楼市仍未见底,陶瓷市场回暖艰

发布时间:2023/2/16 0:09:27   
白癜风诊断 http://m.39.net/pf/a_5964818.html

楼市未见底,陶瓷市场难以复苏

从持续紧缩到快速放松,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一场过山车般的调控大戏。

年以来,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楼市的“组合拳”,包括降低首付比例、放宽限购政策、降低贷款利率、放宽结算等一系列利好政策。限制,调整公积金。不过,一季度主要楼市数据仍呈现两位数的下滑。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楼市相关数据: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3.8%,销售价格下降10.

3%,销量下降22.7%,新开工面积下降17.5%,土地购置面积下降41.8%,个人按揭贷款减少18.8%……

这张骇人听闻的成绩单,无不暴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房子卖不出去。

房子卖不掉,瓷砖还能卖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也许政策的效果会延迟,但根本原因是购房者对楼市失去了信心。“买高不买”是中国人普遍的消费心理。只要房价继续上涨,就会有人投资房地产,一旦房价进入下行通道,投资者就会抛售他们多余的房地产。如何重振楼市信心?房价何时止跌反弹?交易量何时企稳回升?楼市何时见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楼市无底,陶市难复苏。虽然陶瓷行业今年开工以来遇到了天然气价格暴涨、疫情影响、物流受阻等一系列困难,但更大的困难是市场需求萎缩。瓷砖的市场需求与房屋的销售面积息息相关。只有商品房是其中之一。一季度市场对瓷砖的需求也下降了两位数以上。

需求萎缩是整个行业最大的危机!

需求萎缩首先导致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事实上,自节后复工复产以来,不少产区部分企业因天然气价格上涨而推迟点火。时至今日,虽然没有准确的调查数据,但相信仍有部分企业无法全线满负荷生产。马力全开,也有巨大的销售压力和短线平仓的可能。当产大于销时,部分产能难以释放,尤其是那些天然气价格高,或者生产线相对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的企业,最先面临滞销减产的压力,部分产线开工日期将创全年新低。.

需求萎缩进一步加剧了价格战。在终端市场的竞争中,虽然品牌、质量、企业规模、产品、服务等因素都是获客的因素,但价格仍然是决定性因素。不管是什么层次,不管是哪个消费群体,都有很多对应的品牌在互相厮杀。俗话说,没有最低,只有更低。面对冷清的市场,面对越来越少的订单,面对同行的围攻,价格成为最有效的竞争手段。很多企业和经销商宁愿放弃利润,甚至赔钱,还要抢自己手中的订单。这种杀敌千敌、自毁八百的恶性竞争,正在业界疯狂上演。

价格战的持续激化正在迅速拉低行业平均利润。一方面,企业生产成本或经营成本大幅上涨,尤其是天然气、煤炭、电力等价格居高不下,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折扣加之物流成本暴增,使得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攀升,行业利润率创历史新低。包括一些龙头企业,由于房地产企业的坏账准备金数额较大,公众利润非常少。那些价格相对低廉的二三线品牌,貌似还有生意,但利润有多少呢?知道。

需求萎缩、利润薄弱、市场低迷,导致公司造血能力不足。在流动性紧张的同时,负债率急剧上升。即便很多企业想要进行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也无力承担必要的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与此同时,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在恶化,支付周期越来越长,坏账越来越多,研发创新的投入越来越少。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都变得更加谨慎,保本求生成为企业的首选目标,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通货紧缩”状态。

“世界上最美的四月天”。然而,4月份的陶瓷市场依然不温不火,缺乏强劲的回升动力。即便一系列政策推动房市升温,效果依然十分微弱。未来市场将如何变化仍难以预测。即便楼市从底部反弹,经过这一轮深度调控,尤其是疫情的影响,大家对楼市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回到之前状态的希望也不大。

现在的陶瓷企业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煮”。每个人都承受着压力,在煎熬中前行。谁都明白,这是一场难度极大、旷日持久的洗牌战,谁先受不了,谁就被淘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3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