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陶瓷 >> 陶瓷介绍 >> 陶瓷烧制过程中会变轻被烧掉的部分竟然也有
木材、煤炭燃烧会变轻,陶瓷在烧制过程中也会变轻吗?还真是这样。
无论是陶瓷矿物原料还是陶瓷配方料进行化学分析,我们看到的化验报告中,除了硅、铝、铁、钛、钙、镁、钾、钠8大元素以外,还会看到另一个项目栏。8大元素的总比例,加上这一项,总量才会接近%。这个项目是什么呢?有些检测机构写作“L.O.I”,有的写“灼减量”,也有写“烧失量”的,不同的叫法,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烧失量”这个名称听起来更加直观。
那么什么是烧失量呢?我们先看一个实验,明白了这个实验过程不仅可以知道陶瓷被烧掉的部分是什么,更能理解烧失量对于陶瓷工艺生产的意义。
热重分析
简单的讲,热重分析实验就是精确称取一定量的试样,装进铂金坩埚吊于炉中,升温,记录升温过程中试样的重量变化并绘成曲线。
升温速率与保温时间都有严格要求,每个行业有所不同。
实验主要仪器主要有马弗炉、热重分析仪。
实验结果为热重分析曲线(TG曲线),显示的是重量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黏土是普通陶瓷制品的主要原料,因此陶瓷配料的热重分析曲线与黏土类似。结合这个曲线,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每一个变化剧烈区段对应的烧失成分。
常温-℃
这个区段的重量明显变小,主要是因为试样中水分被烘干,这种外来的吸附水由物料的干湿决定,水分大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这段数据以水分形式单独记录,并不计算在烧失量中。
对应陶瓷烧成的预干燥段,如果陶瓷生坯没有充分干燥,到高温阶段水分剧烈排出,就很容易使坯体产生开裂,甚至炸坯。
这部分被烧掉的是外来的吸附水。
-℃
很多黏土原料中都含有结晶水,我们看看化学式就知道了。
这个阶段物料失重变成主要是晶体结构破坏,结晶水被排出。
对应陶瓷烧成曲线的预热带,如果升温速率过快或者温度梯度不合适,易发生坯体炸裂,严重的可以到粉碎的程度。
-℃
大部分有机物都不能承受这样的高温,物料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燃烧。这个温度区段与上述结晶水排出有部分温度区段重叠。
对应陶瓷烧成曲线的氧化带。如果氧化不够充分,陶瓷制品很容易出现黑心等缺点,并且直接影响瓷化程度。
虽然黏土中的有机物会对烧成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在陶瓷成型过程中,黏土中的有机物功不可没,甚至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黏土之所以称为黏土,在于其良好的黏结性,而这种黏结性除了矿物结构本身的特性外,其中的有机会含量起到关键作用。
-℃
陶瓷的三大原料(黏土、长石、石英)中都不同程度的含有石灰石、白云石等碳酸盐成分,甚至有些品类的陶瓷配方中本身就直接使用了钙镁等碳酸盐原料。在这个温度下煅烧,碳酸盐会分解有气体排出。其中也会有硫酸盐等分解,但通常量比较小。
烧失量
烧失量,又称灼减量、L.O.I,是指试样在烧成后与烧成前相比,重量减轻部分的百分比。
检测方法
热重分析法当然是可以精确测定物料的烧失量,但工厂日常实验通常使用烧样称重法,简单,切近生产实际。
将样品制成试验饼,烘干,称重m1,在窑炉中与生产线产品一起烧制,出窑后称重m2。
烧失量在陶瓷工艺中的意义
1.黏土中的机物可以增加黏结性,利于成型,但可能不利于解胶。
2.瘠性料(黏性很差的土、砂石)如果烧失量较大,很可能含有较多碳酸盐成分,使用就需要警惕。
3.对于白云石、石灰石等碳酸盐原料,通过烧失量可以判断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