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陶瓷 >> 陶瓷发展 >> 即将消失的手艺印坯陶瓷讲解员
印坯,是雕塑瓷里的第一道工序,相当于“人鬼情未了”里的那个经典镜头“拉坯”。
印坯,首先要确定造型。然后请师傅来“开模”。师傅来了首先根据你要的造型,用泥土雕塑出来大致的形状,然后不断的修正,直到满意为止。然后进行分块切割,完成后用石膏封装制模,之后由印坯师傅拿做好的模具去印制产品。
石膏模具印坯前保证石膏模具是干燥的,不然不能吸收瓷泥的水分,会导致不能脱模。印坯师傅先用瓷泥,把模具内部填满一层2CM厚度的瓷泥,等自然风干后脱模,拿出印好的造型,在进行拼接处理。
拼接部位待拼接部位主体部位由于泥土的属性,做好的器型会有很多地方开裂,这就需要有经验的师傅去进行修补工作,稍大的造型会更加复杂,会有多处需要拼接。例如下面的观音像,头,手,衣服飘角,挂件等,都是要做拼接处理的。
开始拼接底座拼接涂泥浆拼接拼接完后,会用竹片去进行精修,使得整体线条流畅,拼接处几乎看不出来有拼接痕迹。有经验的师傅,在这种复杂的拼接作品处理上,运用高超的技术可以打造的非常完美。
精修精修造型打造的完美并不是显示手艺高的唯一标准,许多瓷器在烧制后会有大面积开裂,这样的话BOSS会损失很大,自己也赚不到钱。所以他们还要掌握造型受力角度,会在雕塑作品里面添加“骨架”来支撑重量。所以雕塑瓷里面虽然是空的,但是你用手电往里看的话,会有横竖的骨架在里面。
完成后作品瓷泥在度高温下,硬度会下降,会变的比较软,所以就需要根据造型的受力点去做些支撑,使得在烧制的高温中不会出来坍塌的现象。以及对裂痕的填充,手艺好的话,烧出来就不会出现裂痕,否则裂痕面积太大,或者过多会成为废品外,还要请师傅来修复瓷器裂痕。注:在比较大的雕塑瓷里面,基本99%都是有裂痕的,需要经过补瓷师傅的二次修复才可以。
最后一位年轻的匠人由于景德镇经济不发达,传统雕塑瓷受众小,只有福建,广东,泰国,马拉西亚等国家有些需求。导致做手艺的工资十几年未涨,目前已经没有年轻人来学这门手艺,图片上小伙子是整个雕塑行业,十几年前最后一批学成的年轻人。目前从事这门手艺的不到20人,90%已经上了年纪,他是最后一个年轻人。已无人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