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宜兴陶瓷博物馆中国陶都传承闪耀陶瓷

发布时间:2023/3/26 18:00:54   

“她是全国最早成立的陶瓷博物馆,是承载历史、传承文明、展示艺术、弘扬文化的神圣殿堂,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昨天,在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述说着陶博馆在宜兴乃至全国陶瓷行业中的地位。周小东与宜兴陶瓷打了半辈子交道。上世纪90年代末,他从省宜兴陶瓷公司调到陶博馆,20多年始终恪尽职守,不仅很好地接过了传承的接力棒,而且将陶博馆打造成了我市陶瓷文化研究领域的标杆。

改革开放走过了40个年头,陶博馆从规划建设到如今,也经历了风雨数十载。周小东说,现隶属于市文广新局的陶博馆,最早是省宜兴陶瓷公司在丁蜀镇设立的陶瓷产品陈列馆。由于陈列馆立项时,定位是宜兴陶瓷对外宣传的窗口,因此选址时,并没有按常规设立在公司总部,而是选择在交通更为便利的国道旁,并依托仙鹤山山势而建。参与规划建设的除了陶瓷公司规划设计部门的同志外,还邀请了同济大学一批专家教授当顾问,这在当时可算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这一窗口在建设过程中,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当时,为了丰富藏品内涵,原市文化局文管办等单位捐出了青瓷谷仓罐、均陶抽角瓶等国家一级文物,陶瓷实业家华荫棠捐出了清嘉庆年间名家杨凤年制作的风卷葵,医生杨保清捐献出了珍藏多年的邵大亨掇只壶……年,陶瓷陈列馆建成开放当年,就已拥有各类陶瓷作品多件。年,陶瓷陈列馆扩建,并更名为“宜兴陶瓷博物馆”,成为宜兴历史上第一座博物馆。目前,陶博馆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展馆面积余平方米,馆内藏品1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级文物41件、三级文物57件,涵盖了距今多年的夹砂古陶器、明清的紫砂、当代的美彩陶、国内其他陶瓷产区的代表作品,以及30多个国家、地区的现代陶艺作品。为了扩大宜兴紫砂文化品牌效应,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从年起,陶博馆还积极申报中国紫砂博物馆,并于年1月成功挂牌成立,成为我市第一座“国字号”博物馆,为提升紫砂技艺、展示陶瓷文化提供了更高平台。

宜兴素有“中国陶都”的美誉,在世界陶瓷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史》里,关于宜兴陶瓷的介绍只有薄薄一页,这让周小东遗憾不已。他认为,陶博馆有责任也有义务补齐这一理论短板。近年来,陶博馆先后吸引和培养了一批博士、硕士专业人才,并聘请张守智、杨永善等8名高校知名学者为特约顾问,成立宜兴市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致力于陶瓷文化研究。研究院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国均陶》《宜兴青瓷》《宜兴釉陶》等专业著作。年7月,陶博馆还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启动了宜兴陶瓷“口述历史”工程,通过抢救性方式摄像记录龙窑遗迹、烧成技艺、烧成民俗等,至今已收集整理了论文、书籍等文本资料近本,陶艺活动、历史作品照片等图片资料近张,紫砂、均陶制作技艺等影像资料近集。年,陶博馆工作人员经过对中国陶瓷窑系的学习研究,结合宜兴陶瓷历史及窑址分布,还成功对全世界公布重大研究成果:宜兴窑系是景德镇窑系等国内八大窑系之后的第九大窑系,且是国内唯一以陶器为代表的窑系,巩固了宜兴作为“中国陶都”不可撼动的地位。

近年来,陶博馆充分发挥宜兴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以紫砂文化为纽带,积极与台湾等地区进行文化交流。鉴于陶博馆在推动苏台两地合作共赢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年8月,经中台办、国台办批准,在陶博馆设立海峡两岸紫砂文化交流基地,这也是我省继南京中山陵之后,获准设立的又一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8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