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紫砂堆泥绘大师张志清论紫砂堆泥绘技艺的

发布时间:2023/7/26 9:01:42   

概述

紫砂堆泥绘技艺:紫砂泥矿料,世人俗称“五色土”,其色彩实际变化远超五色,紫砂堆泥绘技法是使用各色紫砂泥为颜料在紫砂坯体上进行作画,遵循中国画的法则,山水纵横交错,花鸟怡情养性,最重要在一个“堆”字,以致其视觉效果多有立体浮雕之感,前后层次分明,既具备浮雕所要求的工整感,又不失画的灵动性,实现了紫砂与书画的完美结合。

70年70人│张志清作品《春》

70年70人│张志清作品《夏》

紫砂堆泥绘技艺的发展历史探究

中国陶器装饰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仰韶文化中出现了彩陶,有了纹饰装饰于陶器表面,马家窑文化中出现了黑陶,以黑色氧化锰为原料绘制更为精美的图案花纹于陶器之上,可见人们对于陶器之审美皆来自于精神需求,在生产力得到满足,发展于相对稳定的社会形态中。而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瓷器,毕竟英文“CHINA”既代表中国又是瓷器的英译,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多年前。宋代是瓷器最繁盛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均精美异常,美轮美奂。

70年70人│张志清作品《秋》

70年70人│张志清作品《冬》

紫砂堆泥绘技艺的始源,与中国的陶、瓷的发展息息相关。粗陶和瓷器上渐渐都有了比较完整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段,紫砂作为陶器的一个门类,在经历了光素器、花器的探索和完善阶段,聪明的人们发现,是否也可在紫砂坯体上尝试作画?这也是必然要探索的阶段,对于审美的追求,人类从来不曾停止。最初的匠人和作品目前无处可寻,当代可触及的古董级紫砂泥绘作品来自于明末清初时期,在清三代时发展至鼎峰,社会繁荣安定,国泰民安,正是堆泥绘技艺研究探索的好时机。当时最出名的艺人当属杨季初,其作品多以山水画为题材,作于笔筒之上,呈现通卷景色,山野之中,闲情逸致,或赏荷,或牧牛,或闲坐,或为大山大水之景,视野开阔,画工一流,已有强烈的浅浮雕的视觉效果,而同时期的其他作品,近几年也可从各大拍卖场看出,虽也有很多泥绘作品,但多为简单的花纹、山水装饰,虽也使用紫砂泥堆画,但多数比较平面,并不具备多层的立体效果,所以笔者猜测,杨季初为当时的宫廷画师,从其作品可以看出,此人心胸开阔,向往无拘无束的乡野生活,深谙作画法则,其画风也是研习宋画而来,细节交代具体,表达清晰,与民间作品完全是不一样的处理手法和画风。清宫旧藏中除了杨季初的笔筒外,还有几件锦囊泥绘描金茶壶,可以说是当时社会中的极品,所以紫砂堆泥绘技艺走进宫廷,并由当时的朝廷选择顶级画师研习此技法,由此可见踪迹。当时泥绘的鼎盛之风,更可以从民间作品的大量涌现来推测,不仅有泥绘的壶,还有白泥装饰的乌泥花盆,甚至出口海外,如此可见当时泥绘的鼎盛之风。从色彩上也可大致区分民间作品和宫廷作品,当代能看见的清代时期的泥绘作品中,民间作品多以单色泥绘黑泥、白泥绘画为主,宫廷作品以彩泥绘居多,部分更加以描金烧制,进入皇廷的作品不仅画工要上乘,更要显精致华丽,才符合宫廷气息。杨季初的作品色彩淡雅,意境深远,个人风格明显,堪称清三代时顶级泥绘作品

清末时,社会动荡不安,民国时期,人民颠沛流离,泥绘技艺就此中断,再无人从事这一手艺,由此形成了断层。改革开放后,紫砂的发展逐渐繁荣,泥绘技艺也再次被人重拾起来,逐渐被大家熟知及广泛流传,再次发展到一个百花齐放的阶段,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紫砂泥绘学者张志清老师。

70年70人│张志清大师作品《三羊开泰》

紫砂堆泥绘技法的成型技艺发展

清三代时,堆泥绘技艺可以广泛流传,笔者猜测,当时已经克服了最基础的问题——泥与泥之间如何进行结合?是在坯体上进行结合还是在烧成的器皿上进行结合?紫砂泥因其矿物结构的特殊性,有极强的可塑性,加水调,有极高的粘度,那就为堆泥绘技法提供了可行性,原矿紫砂泥浆加水后完全有条件直接进行绘画,基于色彩的丰富性,而根本不需要添加任何的色素。从清代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当时使用的是完全不含颗粒的泥浆,使用沉淀法,将泥浆里所含的金属元素完全舍弃,继而使用漂浮在上层的泥水使用毛笔进行作画,所以烧成作品中多有裂缝或剥落,这完全是泥浆收缩度远远高于坯体收缩度,而泥浆泥门也处于松弛状态所致。堆泥绘技法的盛行,完全是社会繁荣下,人们对于审美追求的推动,烧成完美品的难度极大,多数要成为次品。

当代泥绘中,已经将成型技艺大大改良,泥浆中含有矿物质,增加了骨力,作画工具也不仅仅是使用毛笔,还使用明针(制壶过程中类似工具),增加了泥门的紧密度,色彩调和上也更为丰富,大大提高了泥绘完美烧成的概率。

堆泥绘技法在紫砂装饰历史的发展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具备了书画的灵动性,更使其凸显了浮雕的立体感,是紫砂、书画、浮雕的完美结合,也能将作者的情感、领悟充分地表达,是紫砂艺人和紫砂陶的知识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

70年70人│张志清大师

70年70人│张志清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年7月2日出生于江苏宜兴陶艺世家,年创办“闲云草庐”陶艺室因自幼喜好美术,故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紫砂陶装饰的道路,刻苦攻读,积极探索,从年开始至今研究紫砂泥绘装饰,终取得一席之地,技艺日臻成熟,擅长泥绘、彩绘、墨绘、缕刻雕琢等多种技艺,将书画和自然的美表现在壶体上,构图意境深远,文化底蕴浓厚,创立了独特的泥绘风格。他从三大角度对古代泥绘技艺进行了改革。一、基于现代工具的发展,他改变了古代泥绘泥浆的提取方法:采用筛子过滤,这样既可以增加泥浆的骨力(泥浆中也含有了细微的杂质),也可以加快泥浆的提取速度,同时在烧制过程中也控制了泥绘画面的收缩率,缩小了画面与紫砂器本身收缩率的对比度,提高了烧制成功率。二、从使用工具上,他不单单使用毛笔来作画,而是使用了刻刀、牛角、有机玻璃划子等同时使用,不仅使画面如器皿本身一样有了包浆感,而且使画面紧贴壶上,避免烧成后脱落,细小工具的使用,使画面细微处更精致。三、从画面风格上,相比与古代泥绘,张志清先生一派的泥绘作品在工笔画的基础上,以工带写,画面的高度整体提高,立体感更强,远景薄,近景厚,层次感强,山水画大气,花鸟雅致,人物传情,引世人争相模仿学习。四、在紫砂泥配色上,基于现代泥土的炼制技艺的成熟,紫砂泥色的多样性,调和泥土创新颜色,使画面的色彩更加丰富。由此,形成了张志清个人风格泥绘作品,深受各方喜爱。

70年70人│张志清大师作品

70年70人│张志清大师作品

70年70人│张志清大师作品《龙马精神》

70年70人│张志清大师作品

获奖经历:

年扁长鼓瓶入选陶瓷创新设计作品奖

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中,作品“畅向宇宙”壶荣获中陶方园杯银奖年6月获宜兴陶艺装饰展评二等奖。

年6月“畅想宇宙”子首届宜兴陶艺装饰展评活动中被评为二等奖

年宜兴市宝山工艺陶瓷厂有限公司聘请张志清先生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年5月,创作《日月同欢壶》获中国大连国际茶博会暨海峡两岸茶交流会茶壶比赛金奖。

年8月创作“月色乡情”、“砖方景观”壶获江苏省陶瓷实训基地全手工制壶技能大赛二等奖、三等奖。

年8月方蕴灵秀”获江苏省陶瓷实训基地全手工制壶技能大赛一等奖。

年8月“竹韵秋色”壶在首届长春中华艺术品收藏博览会中获得金奖。

年11月“高橄榄壶”在第九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得铜奖

年11月作品“盛道壶”获第十一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银奖。

年10月《五虎井栏壶》获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年11月紫砂佛在我心井栏壶”在第三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期间被评选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

年11月“山水一粒珠”壶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收藏

年5月张志清先生被聘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年5月,作品《国色天香》荣获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年,年《荷塘同欢》《井栏泥绘通卷山水壶》作品获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创新艺术金奖。

年7月“荷塘月色”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

年11月“喜上眉梢”被吉林省博物院收藏

年12月“大彬如意壶”在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年12月“时来运转”壶在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年12月“春夏秋冬套壶《方器》”在第十七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荣获金奖

年12月“龙马提梁”在第十七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荣获金奖

年5月菱花锦囊描金壶荣获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巧夺天工金马奖”银奖

年5月张志清同志在年无锡市劳动竞赛活动中,成绩显著,被评为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

年9月“高四方锦鸡”壶荣获第十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年6月“仿古壶”由宁夏博物馆永久收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3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