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辽宁农村小学打铃用的铁块,被专家无意发现

发布时间:2022/12/25 17:10:50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在很多时候,我们费尽力气想要找到某样东西,却怎么也得不到,结果最后在无意中,轻松获得此物,实在令人欣喜若狂。

年,辽宁沈阳一文物专家在当地收集四散文物之时,无意中路过一农村小学,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不远处正在“打铃”的老师,敲的难道是他们已经找了几十年的东西?!专家立刻上前去查看打铃用的“铁块”,当看到“铁块”背后隐隐浮现出来的字后,专家愈发肯定自己的想法,与学校领导沟通过后,他们将“铁块”带回了研究所。

经过一番处理,“铁块”焕然一新,只见“铁块”正中央赫然浮现出这样一行字:

大金天命癸亥年天铸牛庄城

在板身左侧,还有一行5字为双勾阴文,右侧及下部一行6字为凸起阳文,板身正面上下另铸有凸起花卉纹,背面铸有凸起菊叶纹,十分讲究。看着焕然一新的“铁块”,发现它的专家竟然当场鼻酸落泪,它究竟是何物?又有怎样的价值?

此物名曰“云板”,乃传令或集众所用的报事之器,用今天的话来形容就是“警报器”。关于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佛教进入我国之时,它乃寺庙里的大钟进化而来,大钟大家都知道,是用来召集僧人的,云板亦是一样的用途,不过它召集的,是万千士兵。

《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记载:以鼓多惊寝,遂易以铁磐……即今之云板也。

说的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因早年一直身居战场之中,所以听到战鼓的声音,就睡不着觉,思来想去过后,他决定找一样东西代替战鼓,最后,工匠们制造出一“铁块”,用来传令,赵匡胤十分满意,并为其取名为“云板”,这便是云板的来历。

后来努尔哈赤在进入辽东前,也仿照明军使用“云板”来报警,公元年9月初四凌晨十分,明军偷袭清营,但立刻被清军发现,并敲响“云板”报警,很快,“云板”的声音响彻整个军营,努尔哈赤立刻集结兵马,并成功反击。

此事过后,努尔哈赤愈发重视“云板”,为了避免滥用此物,努尔哈赤作出如下规定:若在白天看到敌人有一二百,就举一大旗、放一炮、打一次云板;如有一二千敌兵,举两个大旗、放两炮、适当快打云板;如在夜里有万余敌兵,要举起所有大旗、连续放炮、不停地打云板。

可以说在未来的多场战役里,“云板”立下“汗马功劳”,不过由于“云板”是生铁所铸,所以不易长时间保存,故而在此前的考古活动中,从未发现一块完好传世的“云板”。

而沈阳这位文物专家在这所农村小学里发现的“铁块”,正是无数专家学者寻找30余年的“云板”!从上面的“大金天命癸亥年天铸牛庄城”可知,它恰恰是当年努尔哈赤在牛庄城铸造的“云板”,其历史意义,想必不用笔者多言。

如今这块“云板”,被保存在沈阳故宫,并且还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这里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在此不由得感慨,若是当年专家没有发现它,恐怕它早已在风雨的侵蚀下,成为一块“废铁”,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其实时至今日,我国还有无数文物流落在世界各地,它们或是被一些人偷偷收藏起来,或是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被人当成“废品”,失去它们的价值,这实在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所以在这里,笔者真诚地想为大家推荐这本《中国文物常识》。此书的作者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沈从文先生。

他以文学家的姿态去梳理文物相关的常识,从欣赏的角度讲述各种文物,行文严谨而生动,书中内容十分丰富,古代玉石、陶瓷、玻璃、漆器、服饰等均有涉猎,通过阅读此书,便能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文物鉴赏能力。也许在未来某一天,我们也能在不起眼的地方发现某件文物,为国家做出一份贡献,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7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