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陶瓷 >> 陶瓷市场 >> 07年,南海打捞神秘沉船船身800年不腐
我国古代有许多朝代都有海禁这个政策,不同的朝代海禁目的不同,早期的海禁是禁止商业上来的往来或抵御外来人的侵略,后面多数则是君王为了自己的统治,他们担心起义军会借助外来势力共同抵抗自己的统治,所以对出海人员严格把控,最严格的时候,即便你造大一点的船都是犯罪,明朝海禁就曾规定“片板不许入海”。
海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的作用,有利于国家的安稳,但是,却隔绝了与世界的交流,最终多数走向了腐化,变质,堕落。当然,还是有很多朝代不畏惧挑战,有真正的大国风范,这其中最著名的朝代算是唐朝了。唐朝时期,对外的贸易往来和交流是十分密切的,很多国家都是我国的友好贸易国家,正是与这些国家的友好贸易,也为著名的丝绸之路打下了基础。
丝绸之路兴起后,海上贸易渐渐开始盛行,我国成为了当时海上贸易的主要国家之一。当然,海上贸易相比传统陆地也更加危险,不仅要面对人力无法抗拒的海浪、台风等自然灾害,还要面对海盗的袭击。要知道即便是现代每一次出海都是抱着巨大风险的,那个时代更是如此,因此有许多载满货物的商船因各种原因永远的沉入了海底。
年8月,广州打捞局在上下川岛海域搜寻印度沉船时,意外的发现了埋藏在海底距今多年的巨大宋代沉船。巨大的发现让当时广州救捞局的人都十分兴奋,但事实上这艘沉船在短时间内并没有打捞上来。此事上报后,经过多方讨论,最终却因为资金和技术等问题将打捞工作一延再延。
年,经过二十年的苦等,无数人共同努力下,被命名为“南海一号”的这艘宋代沉船才得以重见天日。当见到沉船上出水文物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知道这么多年的等待和努力没有白费。
这艘沉船被打捞上来公布成果的那一刻,全国上下都沸腾了,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经济价值,更是因为它是我国至今为此发现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商船,这对于我国研究发现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资料。要知道,近代我国经历了一段战乱史,很多古文物都被掠夺破坏,所以,这艘古代远洋商船的意义可想而知。
今天,作者就为大家来揭开“南海一号”的神秘面纱,它究竟搭载了哪些货物,因何而沉没,为何多年后被打捞上来船身还完好无损?
意外发现
年,两个英国人在荷兰的图书馆,积极的查询一艘名为“莱茵堡号”货船的资料。据了解,这艘货船的目的是前往中国广州通商,船上载满了货物以及大量的白银,最终不知道因何原因消失在大海上没有了消息。
这两个英国人为何对这艘货船如此积极呢?这要从他们两人的身份说起,二人算是专业的探宝家,以寻宝打捞为生,经过不断地查阅资料,他们发现“莱茵堡号”很有可能在广东阳江海域。
得到了大致的位置,二人很快就成立了一家海上探险公司,准备前往阳江海域打捞搜寻这批财宝。但是,很快新的问题出现了,他们发现阳江海域距离中国海岸线太近了,想要神不知鬼不觉的进行打捞是不太可能的。无奈之下,他们联系上了广州打捞局,提出了双方合作打捞的意图。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当时为什么要成立广州打捞局这个机构,这要从一名叫“迈克”的外国寻宝者说起,他因为不知从何得知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消息,便开始在中国南海打捞寻宝,并且还真给他寻到了几处沉船。
最为令国人痛心的是,他打捞的中国文物最终都被他拿到国外拍卖,曾有一次他打捞出多万件瓷器,物以稀为贵,为了让这批瓷器的价值更高,他竟命令手下毁坏了60多万瓷器,最终将30万精品瓷器,带到德国以万美元出售。
当我国考古人员得知消息后,早已无力回天,只能无比心痛地望着我国一件又一件文物在拍卖行上被人拍走。自此以后,我国就开始注重海上考古,并成立了水下考古队和打捞局。
得知又有外国人来中国从事打捞工作,广州打捞局的人异常谨慎,最终经过与英国人协商,可以合作打捞,但是约定,不管打捞上来什么东西,都需要进行登记,最终经过中国的允许才可以带走并签订合同。
双方最终在协议中也注明了:“东印度公司沉船中的物品归马丁所有,其它中国文物不许打捞!”就这样,年8月,双方开始在南海开始了搜寻打捞“莱茵堡号”的工作。
这次的发现打捞工作并不如英国人所愿,打捞工作进行到尾声的时候,也没有发现“莱茵堡号”的踪迹。就在打捞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水下探寻人员在海底发现了一根类似桅杆的东西,很像一艘古代的木船,不过因为海底能见度很低,潜水员无法判断是什么物品,只能根据经验不断摸索前进,最终在这里发现了一条一米多长的金链和一些破碎的瓷器。
这个发现让大家都非常兴奋,但是英国人可能就不怎么高兴了,因为经过专家的判断,这些瓷器是属于我国宋朝时期的,与英国人想要找的“莱茵堡号”相差多年,可以说毫无关系。根据之前所签订的协议,这属于中国文物,他们无权打捞,随后,英国人因为资金问题,最终放弃了“莱茵堡号”的搜寻,悻悻而归。
很快,被打捞上来的瓷器和金链被送到了广东省博物馆,经过专家夜以继日的研究分析发现,这艘船很可能是宋代的一艘远洋商船,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闻讯后兴奋不已,为之取名“南海一号”。
有了如此重大的发现,接下来就是沉船打捞工作了,可当时我国海上考古还是属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技术还是硬件设备都远远达不到打捞的条件,无奈只能将打捞工作搁浅,并开始封锁消息,等待合适的机会让这艘沉船重见天日。
再次打捞
如此重大的发现,消息自然不可能封锁得那么好,不久后,日本人就得到了沉船的消息,并提出合作打捞。我国之前吃了那么大的亏,这次当然不可能让外国人参与进来,即便是再等几年也是值得的。
就这样,“南海一号”沉船在海里又被埋藏了10年,直到年,发生了一件意外,导致这艘沉船的打捞工作又提上了日程。
年,香港准备修建迪士尼乐园,为此准备进行填海,这时候广东省文物研究所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受到香港邀请,到迪士尼准备建设的填海地区进行水下调查。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当考古人员按照第一次发现的位置进行下水调查时,“南海一号”却失去了踪迹,这可急坏了研究考古人员,难道是因为随着海底暗流移动了?考古人员猜测到。无奈只能扩大搜寻范围,直到第25天,大家内心都无比焦急的时候,“南海一号”再次出现在探测仪中。
随着潜水员的下水,第一次出现的巨大桅杆再次出现在眼前,而且,这一次潜水员更加清楚的看见了“南海一号”的轮廓,这是一艘长约41米,宽约11米的板凳船,这类船的特点是不仅载重量大,而且防御力不错,能够很好的抵御海浪和海盗的袭击,非常适合远洋。
随着时间推移,这艘船的信息也逐渐被揭开,但是,如何打捞的问题再次被提上了议程。打捞这么大的海底沉船,过往的经验是分部打捞,将船在海底进行分解然后进行打捞,最终,将打捞的部位在地上重新组合起来。
但这个想法非常不适合当下的情况,因为这艘船最大的意义是考古,尽可能地保存这艘船的完好性对我国的考古研究有着巨大意义。
当时有专家提出,建造一个比“南海一号”还大的容器,将它装下,再用海上起重机直接将这个容器吊起来。想法虽好,但是实施起来还是困难重重,不仅是因为这个项目巨大,更是因为当时的资金和技术不允许,就这样,打捞工作再次搁浅。
这次的动静不算小,所以很快南海有宝物的消息就传出来了,为了防止有国外和私人进行非法打捞,我国时常派出船只在此海域进行巡逻,并对外宣称:“此海域,有战争时期留下的炸弹和水雷,请勿靠近!”
开始打捞工作
年,我国再次派出12名水下考古人员,搜寻定位“南海一号”,最终在2米多深的淤泥中发现了这艘沉船,经过8次下水,这次对沉船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分析探测,最终确定这是一艘”长约41米,宽10米,高4.5米的宋代船只,也是目前为止发现最大的一艘宋代沉船。
经过这次近距离的观察,专家发现这艘距今多年的沉船竟然保存得相当完好,构建船体的木材坚硬如新。随后更是在船内仅有几平米的小仓库内打捞出0多件精美文物,这些文物以瓷器为主,包括福建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窑系及龙泉窑系的高质量精品,绝大多数文物完好无损,这也让大家了解到“南海一号”更多的价值。
可是,想要完整地想要将“南海一号”打捞起来,很多技术条件还是达不到要求,这一等又是几年。
直到年,历时20多年,“南海一号”的整体打捞工作终于要开始了,为此,国家不惜花费7个亿建造了亚洲最大的起重船“华天龙”号。
最后在两艘万吨级的打捞船的不断工作下,集装箱缓缓沉入海底,可是想要让集装箱彻底沉入海床扣住“南海一号”还得在上面加重,刚开始是吨水泥,但根本没有丝毫动静,后面慢慢加,直到加到了0吨水泥都没有将海床分割起来,但此时的集装箱已经达到了承重的极限。
这时候,有研究人员提出,在海床下面挖泥,这才得以将集装箱沉入到指定深度。虽然在打捞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这些都被研究人员一一克服。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历时9个月,终于将这艘多年前的古沉船给整体打捞上来。
为了保护古船中文物的完整性,打捞出水后,采取的是水下文物“原址保护”,将它安置在早已建造好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内,年水晶宫开放,供游客参观,大家才得以窥得这艘沉船的一丝神秘。当然,装载着“海南一号”的箱子并不会打开,而是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逐步挖掘进行考古研究。
揭开神秘面纱
随着时间推移,“南海一号”早已演变成一个文化符号,发掘工作也成了文化大事件。年“南海一号”沉船考古打捞被评为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年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到现在,这艘深埋在海底多年的宋代沉船的考古工作,历经数十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在黑暗里蛰伏了多年的文物正式重见光明。
年,“南海一号”研究清理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出水的文物超过18万件,其中发现了大量的瓷器、铁器、青铜器,这对我们探索古代历史文明交流有着重大意义和帮助。
庞大的文物数量,专家提出预测,认为这艘船沉没的主要“元凶”就是货物太重,导致触礁沉海,据推算,被打捞上来时,沉船的总重量超过了吨。
“南海一号”船体本身,经过数百年海水的侵蚀还没有解体、坚硬如新,这让世界上所有人都为中国古代的精湛造船技艺而叹服。经过研究发现专家提出“南海一号”能够保存如此完好有以下几个原因:
1、船体本身材质原因,整个船体采用的是松木,这种木材就算在水中泡上0年都不会腐烂;
2、船体建造技艺原因,整个船的外部设计精巧,呈密封状态,很好的保护了内部结构;
3、船体所处环境原因,海底的含氧量非常的低,整艘船还被泥沙层层包裹,进一步减少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这也是船身没有大面积腐烂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打捞“南海一号”的海域,我们可以大致预测到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行动轨迹,向东北,可达阳江、海陵岛、广州、潮州、泉州、厦门等港口,向西则可经过雷州半岛、琼州海峡以至广西,然后穿南海到达更加遥远的目的地。
通过它的行驶轨迹我们可以发现,宋代时期,我国的丝绸之路已经非常发达了,一路开拓到了东南亚乃至非洲,这些通过从发掘的文物中有些带有异域风格也得以证实。
这些发现对考古研究带来了巨大意义,它的发现,证明了我国古代并不是封闭自己的,而是积极的尝试与外界交流,通过丝绸之路与各地建立起文化、艺术的交流,从而推动整个世界的发展繁荣。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中国航海史、造船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
出水物品
“南海一号”出水的文物中,大致分为金银器、瓷器、铁器、铜钱、铜环和生活用具。
其中出水金银是目前已知最多的南宋遗址,相比陆地上出土的金银器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多是半成品,很多都没有镶嵌宝石,要知道,唐代我国的金器加工的技艺已经非常高超了,无论是拉花、焊珠都非常成熟。
我国古代并不盛产宝石,过去发现的宝石大多都来自斯里兰卡,再根据宋代商船的航线需要经过斯里兰卡推断,船的主人很可能为了利益最大化,将这些半成品运送到斯里兰卡进行再次加工,最后运往阿拉伯等地区。这也再次说明了,宋元时期,中国已经有着一条成熟的海外贸易之路。
“南海一号”因为是整体打捞,所以船上的文物和遗存信息保存得非常好,这有利于考古发现。研究人员在船上发现了大量植物的遗存,主要以谷物、水果、香料为主伴随着少量的中药,从这些可以反应当时船上的人员生活条件不错,精美的装饰品和生活用品也提现出了船主人的富有。
“南海一号”一共开采出十八万件精美文物,根据专家对当前宋代瓷器价值计算,整艘船的价值约为三千万美金,这一价值估算在当时引起了巨大震动,很多外国人都表示可以出高价购买几件文物用作收藏。但是这都被我国用坚决的态度拒绝了,随着我国越来越强大,我们对于文物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坚决不会让文物流失到国外的情况,更别说这是从有着重大意义“南海一号”出水的文物了。
“南海一号”的命名也意义非凡,当陆地上的考古发掘逐渐成熟,我国对于海洋还属于摸索阶段,“南海一号”这个名字也见证了我国水下考古事业从初创到成熟,最后更是完成了震惊世人整体打捞工作,这也代表着我国对海洋探索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