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陶瓷 >> 陶瓷优势 >> 泰兴号沉船古瓷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新
8月1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左)向泮庐集团董事长郑长来颁发收藏证书。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记者房宁、张逸之)1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获捐并收藏件沉船古瓷器。它们是年前沉没在印尼海域的货船“泰兴号”承载的中国货物。
年,满载着丝绸和瓷器的“泰兴号”触礁沉没。年后,沉船被国外商业团队打捞,出水35万余件陶瓷等文物。这批文物随后在国际市场拍卖出售。年,泮庐集团从一家英国公司购买了10万余件瓷器回国。
泮庐集团董事长郑长来说,这批陶瓷以青花瓷为主,都是福建德化瓷窑烧制的盘、碗、杯、碟、罐、盖碗等日用器皿。他希望通过公司对国博的这次捐赠,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参与中国陶瓷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陶瓷所所长耿东升表示,此次收藏的“泰兴号”沉船文物为清代中晚期具有明确纪年及沉没地点的历史遗物,出自目前发现同时期较为罕见的大型贸易商船,对研究19世纪中国对外海洋贸易情况、海上丝绸之路航线、闽南瓷窑业技术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德化位于泉州北部山区,考古发现表明,德化制瓷历史可以追溯到多年前。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崛起为“东方第一大港”,德化陶瓷大量外销,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宗商品。德化也见证了陶瓷工业的兴衰起伏。
8月13日,嘉宾正在观看捐赠的瓷器。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明良说,在明代,德化陶瓷烧制技艺达到巅峰,所生产的白瓷白如凝脂,被誉为“象牙白”,诞生了何朝宗等工艺大师,他创作的形态各异的观音,在日本及东南亚佛教国家中被奉为神物至宝,并流传到欧洲。
当时德化白瓷是欧洲上流社会竞相追逐的奢侈品,他们极力研究、仿制德化陶瓷,并由此开启了欧洲的制瓷史。陈明良游历欧洲时就看到不少被贵族镶金的德化白瓷古董。法国人称德化瓷为“中国白”,这一称呼在西方沿用至今。
“在清代,由于海外对日用瓷需求巨大,德化转而生产青花瓷用品,大量出口,‘泰兴号’沉船古瓷也是这一繁荣的见证。但德化白瓷逐渐走向衰落,‘中国白’烧制技法一度失传。”陈明良说。
上世纪60年代,德化研制恢复了中断多年的“中国白”传统烧制方法,并由陈明良等传承人将这一古老技艺传承和发展,续写“中国白”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
在德化现存唯一一座多年窑火不息的月记窑,每年四次的烧窑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创客和参观者。
8月13日拍摄的部分捐赠的瓷器。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27岁的德化当地人林泽阳在古窑边租了两间小瓦房,装修为自己的陶瓷创作工坊。他说,现在大家都用电窑来烧制陶瓷,简单便利。古法的柴烧窑由于各个部位受热不均,烧制出来的茶具器形各异。但正是古法烧制的这种“不完美”,满足了现代人追求拙朴器物的个性化需求,展现出机器工业产品所无法表达的质朴美感,近年来广受海内外消费者的热捧。
“创客们可以租用月记窑中的空间创作自己的作品。去年我的订单一直供不应求,”林泽阳说,“每次我带着柴烧瓷出去国内外参展,样品都被一抢而空。”
在德化县郊的一座作坊内,陈明良仍在苦练传统技法的“中国白”雕塑。“把传统做到极致就是创新。”陈明良说。
他认为,德化白瓷要重获世界认可,必须要多走出去,结合传统技艺创作适合当代审美的作品。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德化陶瓷产业迅速发展。德化出口的热门产品从古代的日用瓷变成了西洋工艺瓷。截至年底,德化共有陶瓷企业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年产值.5亿元,产品销往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德化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从全球各地的环球影城和迪士尼乐园里销售的纪念商品瓷、星巴克的“网红”陶瓷杯,还是欧美园艺所用的小瓷器造型,圣诞节和复活节的礼品瓷,多都来自于中国南方的这个小县。
顺美集团总经理郑鹏飞说,由于大力投入研发和设计,公司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礼品瓷出口的议价权,顺美生产的日用瓷也进入了沃尔玛等西方大型商超的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