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陶瓷 >> 陶瓷前景 >> 玩活中国式拼贴,他找到让碎瓷和不锈钢平衡
图说:李鸿韦,《嵩高#1》,烧制瓷土,不锈钢,××cm,官方图
近日,龙美术馆(西岸馆)西楼展厅呈现艺术家李鸿韦的最新个展“和合共生——李鸿韦的艺术”,这是他在国内的首次美术馆个展,也是龙美术馆西岸展厅空间的全新亮相。龙美术馆馆长王薇担任策展人,精选艺术家20余件雕塑、装置作品,包含稍早的《平衡的寓言》系列、动态装置《破碎中重生》,持续创作的《玄》系列、《屴》系列,以及最新创作的《嵩高》《未来主义》和《混沌》系列等。
图说:李鸿韦,《混沌#3》,烧制瓷土,不锈钢,××cm,
《混沌#1》是在门厅入口的巨型的蛋状结构的不锈钢装置,装置呈不倒翁形态,被击碎的不规则陶瓷片铺设在不锈钢表面。这些瓷片本来自于完整的当代瓷器,由李鸿韦亲手烧制。瓷器象征传统,不锈钢是现代工业材料,两者在同一个作品上共生,让作品拥有一种平衡且对峙的能量场。李鸿韦认为,不锈钢和瓷器都分阴阳,颜色和拼贴也有阴阳,让作品有一种遥远的历史感。
图说:李鸿韦,《屴#81》,烧制瓷土,不锈钢,30×30×55cm,
李鸿韦在少年时期便开始接触绘画及雕塑创作。他于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前往位于美国纽约州的艺术学府阿尔弗雷德大学陶瓷学院进行深造。年,李鸿韦开始尝试在雕塑作品中使用不同的材料,4年完成了将不锈钢与陶瓷材料的结合,从而使其艺术创作从以形体造型为核心的传统雕塑艺术,转向成为装置空间艺术。在《平衡的寓言》中,陶瓷和不锈钢两种材料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到《屴》(读音同“力”)和《玄》系列,陶瓷器皿的传统形态和功能被彻底剥离,瓷器本身质韫珠光的特性与不锈钢如镜鉴般光亮的表面和谐地组合在一处。手工锻造的不锈钢板,按照陶瓷不规则的外形切割、焊接,结晶釉绚烂的图案与雕塑简约的造型形成反差,丰富了作品的视觉层次。
把烧制成形的瓷器打成碎片,可以体验到一种中国艺术材质的爆发力。李鸿韦并不知道每一片瓷片会碎裂成为什么样子,依靠无数个未知碎片,可以通过拼贴再生成为一个形状。在龙美术馆的新空间,李鸿韦告诉记者,自己的拼贴不随便但“随缘”。这是常年锻炼的艺术修养,正如画水墨树枝,艺术家不会想好是画一根树枝还是两根。如果觉得不好,他会换一片碎瓷来调整出理想的节奏。
李鸿韦的作品隐喻地传达了依存、对立、转化和往复关系的哲理性观照与思考。新作《混沌》系列,零散的结晶釉瓷片与冰冷的不锈钢材料,破碎和完整,共生共存,又对立依赖,英文名是TheOrigin(起源),天地万物的起源本是浑然一体的状态。艺术家选择用蛋的形状来体现——既是旦,也是诞,同音异义赋予作品东方的文化内涵。作品圆润流畅的线条,不锈钢光面的反射与通透的阳光照射增加了作品的美感与趣味性。
李鸿韦喜欢中国联想手法,他说,西方造型观念中,圆是圆,方是方,但中国人讲究方圆相济,方中有圆,圆中带方。另一件作品《悬》是悬挂、是旋转,也是打开了“玄妙”的钥匙。李鸿韦说:“破碎的无机的形状要做成一个可知的有机的形状,在矛盾与统一之间,破碎和整体之间达到这种平衡。和合共生的意义便在此。”
展览持续到至年2月19日。(新民晚报记者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