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陶瓷 >> 陶瓷前景 >> 我的铁路杯收藏据说当年是软卧车厢使用,用
二十年前,我喜欢逛古玩、旧物地摊,有一次在沈阳南湖早市,看见摆了三个有铁路标识的敦实杯子,卖者说他是沈阳铁路局退休的职工,这杯子是他以前收集的。
三个杯子要元,我觉得有点贵,想砍一半价格,老人说这杯子不容易弄,这不是铁路上发给工人用的,而是火车卧铺车厢给旅客使用的,或者说是软卧车厢才配备。在以前,能坐软卧都不是一般人,普通人就是有钱,如果级别不够,也不卖给你。
这个我信,不再犹豫买下来,而隔了一个星期,我又看到了另外一个人也卖“铁路杯”,但一个要价就是元,主要是不仅年代久远,也好看一些,卖家说这个太早,也少见了。
就这样,在旧物市场上我开始注意铁路杯,只要是自己没有的就买下,而已有的,只要便宜也买下。
陆陆续续我的柜子里开始挤满了杯子,好像铁路局在开会了。
在十几年时间了,我收集到多个各色铁路杯,后来市面上少见了,我也不爱逛旧物市场了。
这些杯子,大部分都是旧物市场淘的,早年比较便宜20-30元就可以买一个,后来逐渐贵了。而少见的或者早期的,文革的都要卖到多元,但是每次见到,我都毫不犹豫的买下来。
买最多的一次是在哈尔滨的古玩城,一次买九只铁路杯,花了一千多,老板说他的这些也是高价格收的,是一个老铁路人收藏的。
这里有一个“济南铁路管理局”的杯子,应该是我这些铁路杯里比较早的,查资料,在年4月,华东区铁路管理总局改称济南铁路管理局,直到五十年代末改为济南铁路局,这个杯应该是五十年代使用的。
第二年我再次来到哈尔滨这家店,老板说,我挑剩下的几个杯让樊建川买走了,现在店里一个也没有了。剩的几只杯我当时没买是因为已经有了,而且都是一些特别常见的普通杯。
后来我到了四川大邑县安仁镇建川博物馆,真的看到了有二三十个铁路杯,估计就有在哈尔滨搜集到的。
其实我对于铁路杯的搜集,开始完全是无意识的,但积攒多了,有了兴趣,也就更加的留意,而一些朋友知道了我的兴趣也帮我收集,不仅地摊上找,甚至淘宝上买。
开始的时候铁路杯没有人重视,价格也不高,后来随着价格的攀升,甚至出现了“假货”和冒牌。
一次我在市场看到一个带盖的绿杯(图右),卖家看我不明白就说这是满铁用的,脑袋一热花元买下,可还没有到家,我就拍大腿了,这明明是中国铁路的标识,怎么同日本人把控的南满铁道扯上了,满铁的标也不是这样啊。
虽然上当了,但这个杯子造型与质量都还不错,我陆陆续续又收到两个,我判断应该是文革后期的,是沈阳铁路局的,具体哪个分局说不好了,再后来这种杯突然多了起来,我怀疑有人开始造假了。
中国铁路过去是四级管理模式: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站段,曾有过:哈尔滨、沈阳、北京、呼和浩特、郑州、济南、上海、广州、柳州、成都、兰州、乌鲁木齐等十二个铁路局。
而铁路局下,最多时曾有62个铁路分局,这其中东北是最多的,不仅有沈阳、哈尔滨2个铁路局,还有18个铁路分局,快占到全国快三分之一了。
我因为在东北,搜集这些铁路杯大部分也是东北的,而没有西北或华南的。
除了陶瓷杯,还有少量的玻璃杯。火车上使用玻璃杯,似乎不科学,怕烫不说,也容易抓不住而脱手,应该使用时间不长,也只是看到了北京铁路局的。
而这些图案杯应该是八九十年代的,显得细致又好看,从瓷质看也是细瓷了,不在傻大黑粗。
而在很长的时间,铁路杯基本都是以厚重、敦实为主,虽然不好看,但是很实用。火车上放得稳,不烫人,符合特定的环境。
我收的铁路杯都是客车上给旅客使用的,仿佛让我看到一段岁月,一段旅程,呼啸的火车在原野上驶过,拥挤的车厢,列车员忙碌着。
他拎着大铁壶,上面套着白色的布套,拥挤着来送水来了,旅客们纷纷拿出自己的杯子。
而在卧铺车厢,敦实的铁路杯已经在静静的等候。
铁路杯是绿皮火车的遗物,也是流动的记忆,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留下岁月的沧桑痕迹。
这是一段岁月无法切割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