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陶瓷 >> 陶瓷前景 >> 提高精密铸造制壳中自然成芯的强度
在熔模精密铸造中什么是自然成芯?所谓自然成芯就是指通过制壳方法自然形成的型芯,用以形成铸件上的孔或槽等。我们知道,形成铸件孔或槽的办法很多,有利用模具型芯形成,易溶型芯形成,陶瓷型芯或者石膏芯形成等等。其中,利用模具、易溶芯形成的孔槽一般最后都是通过制壳的方法自然形成。当然,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先把铸件局部的孔槽先进行制壳,干燥后当成型芯下进蜡模或者模具中,减少铸件生产中干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这在熔模精密铸造中算是独辟蹊径。
在这些成芯方法中,以陶瓷芯强度相对好保证一些,自然成芯的质量取决于制壳生产的工艺、实际操作以及干燥情况。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内容就是自然成芯的强度如何来保证、提高。在上一期推送中,有一个朋友的型壳就出现了型壳强度不足进而导致断裂的情况,见图一。自然成芯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制壳的质量,主要是指各层涂层是否均匀,是否粘接牢靠,是否存在缺层、搭桥的情况;另一方面指的是干燥情况。
一、制壳质量方面主要要注意上面所说的均匀、牢靠以及缺层搭桥现象。需要操作人员在操作时针对孔、槽的结构尺寸确定改用哪种涂料粘度以及砂粒尺寸。对于小的孔和槽,可能低粘度、小颗粒的砂子要多做几层,每次在生产前以及生产后要及时清理孔槽内的浮砂,必要时辅助以压缩空气,确保每层都要做到。干燥强度及烧成强度可以提高40%~50%。当然,这也是提高制壳强度的一种办法。
二、型壳强度的另一个支持条件就是干燥程度。因为型芯内部干燥条件相对恶劣,所以干燥情况相对外表来说非常困难,不能按照常规的干燥情况等同处理。上期推文所说的情况基本上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必须给型芯局部的型壳进行特殊干燥,才能给型芯部分的型壳强度奠定厚实的基础。我们前面说过,这个强度是有遗传性的,如果干燥或者制壳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后期的湿强度以及高温强度会大打折扣,也可以叫后遗症吧。
那么,如果我们怀疑或者有意要加强自然成芯的强度,我们应该怎么办?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办法:
1、加金属短线法。
2、加型芯法。在山屋杨树先生的《精密铸造实用技术》一书中,介绍了使用金属短线法。它的原话是“当铸件壁厚较薄时,为了增强背层和保温,在最后一层背层附近可以采用撒金属短线”。我们可以使用它的增强作用,这是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就是在制壳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可以使用木棍或者铁丝之类,放入制壳剩余的孔内,然后进行灌浆,即使干燥不那么充分,也可以保证至少脱蜡型壳是不会断裂的。
上述就是提高熔模精密铸造制壳中自然成芯的强度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江我们从模具制造到精密铸件生产提供联合开发和一站式定制化服务,致力为中国高端制造业提供质优的精密铸造,如果有相关关于精密铸造、精密铸件的问题,欢迎咨询我们喔!
(本文部分内容素材整理自网络分享,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