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陶瓷系列魏晋

发布时间:2023/1/8 20:47:59   

1、吴“永安三年”款青釉堆塑谷仓罐

中文名称:吴青釉堆塑谷仓罐

所属时代:三国吴

出土时间:年

出土地点:浙江绍兴三国墓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

文物地位: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物尺寸:高46.4厘米,口径11.3厘米,底径13.5厘米

谷仓上半部堆塑多种饰物,谷仓顶部堆塑五只相连的罐子,谷仓的下半部为一完整的青瓷罐形。胎体呈灰白色。平底略内凹。通体施青釉,釉面不甚匀净。

谷仓罐以百鸟争食、欢庆丰收、牲畜满栏等题材的立体雕饰展现了多年前江南吴地庄园五谷丰登的场景,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此器用来随葬,称为“冥器”(又称“明器”),目的是祈望死者仍能保持生前的种种享受。

2、吴“赤乌十四年”款青釉虎子

中文名称:吴“赤乌十四年”款青釉虎子

所属时代:三国吴

出土时间:年

出土地点:江苏省南京赵士岗吴墓

馆藏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地位:中国目前纪年铭文古瓷中时间最早的器物

文物尺寸:高15.7厘米,长20.9厘米

虎子起源于战国,风行于汉及六朝,是古人使用的尿壶,因器形似虎而得名。虎子总体造型基本一致,每个时代在细部刻画上有所不同。

但“赤乌十四年”款青釉虎子的铭文却提供了不同的证据。器腹刻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和“制宜”的铭文,明确地标明吴帝的年号和瓷工自己的姓名,不应该作为亵器,而当是盛水的水器。

3、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

中文名称: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

所属时代:三国吴

出土时间:年

出土地点:江苏南京雨花区长岗村

馆藏地点:南京市博物馆

文物地位:目前发现最早的釉下彩绘漆

文物尺寸:通高32.1厘米,口径12.6厘米,腹径31.2厘米,底径13.6厘米

双系壶肩部堆塑两尊佛像,四个铺首,两个鸟形系,相间排列有序。器身绘有“魂神升天图”纹,有持节羽人、异兽,高低交错排列。外施青釉,有玻璃光泽,胎质白中闪灰。

它的出土,证明了中国早在三国时期已经掌握了釉下彩瓷的烧造技术,将制瓷工艺与绘画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绘画艺术美化瓷器,开辟了瓷器装饰的新途径,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釉下彩绘漆器。

4、西晋青釉神兽尊

中文名称:西晋青釉神兽尊

所属时代:西晋

出土时间:年

出土地点:江苏宜兴周处家族墓

馆藏地点:南京博物院

文物地位:南京博物院十件国宝级文物之一,江苏省十件国宝级陶瓷文物之一

文物尺寸:高27.9厘米口径13.2厘米

尊,常常用作礼器酒器,以神兽的面目出现在大官僚地主的墓中,当属镇墓祛邪之物。神兽“张牙舞爪”,威风八面,像要将一切凶险和邪气驱离主人。

神兽尊的妙处,在于“尊”与“兽”的浑然一体。匠师紧紧抓住器形削肩鼓腹的形体特征,运用夸张写意手法,让人“尊”、“兽”难辨,显示了高超的雕塑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确是独具一格的青瓷精品。

5、北齐青釉仰覆莲花尊

中文名称:北齐青釉仰覆莲花尊

所属时代:北齐

出土时间:年

出土地点:河北景县封氏墓群

馆藏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地位:北齐瓷器中屈指可数的重器之一

文物尺寸:高63.6厘米,口径19.4厘米,足径20.2厘米

仰覆莲花尊器形硕大,庄严雄伟,做工精细,釉色青绿温润。通体有纹饰十三层,除颈部贴塑宝相花及压印团兽纹外,其它均为莲瓣纹。盖纽下双重覆莲瓣,盖沿边上翘双重仰莲瓣,上腹三层覆莲瓣,下腹双层仰莲瓣纹。

整体纹饰雕塑整齐细腻,上呼下应,富丽堂皇。莲花尊的纹饰内容与佛教密切相关,用于随葬代表逝者的一种精神寄托。

6、北齐白釉绿彩长颈瓶

中文名称:北齐白釉绿彩长颈瓶

所属时代:北齐

出土时间:年

出土地点:河南安阳范粹墓

馆藏地点:河南博物院

文物地位:目前发现的年代较早的白瓷

文物尺寸:高22厘米,口径6.8厘米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早期的瓷器均属于青瓷系统,白瓷的生产要晚于青瓷,白瓷生产的条件比青瓷更为严格。白瓷的出现,标志着制瓷工艺的巨大进步,它打破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以后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白釉绿彩长颈瓶造型规整、古朴,胎质细白,白釉较光润,是北朝瓷器中的精品。此器白釉施绿彩,开创了中国陶瓷釉彩装饰的先河,它是单色釉向彩色釉发展的重要一步,为色彩斑斓的唐三彩奠定了工艺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9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