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陶瓷 >> 陶瓷前景 >> 大埔五年砥砺奋进交出精彩答卷
大埔:五年砥砺奋进交出精彩答卷
大埔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期间,县长凌晓文代表大埔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大埔县交出了怎样的一份成绩单;未来五年,又有哪些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将作出怎样的部署?大埔县广播电视台记者梳理了报告亮点,带你读懂大埔县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的五年,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县人民,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实业富县、文旅兴县”发展思路和县委“”工作举措,坚持生态优先,突出人文引领,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要务,综合实力稳步增强。预计年(至年底),全县生产总值98.4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元,分别是年的1.26倍和1.34倍,年均分别增长4.7%和6%。
五年来,我们突出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全部脱贫,57条省定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县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万元。
五年来,我们强化项目为王,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每年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五年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引进招商引资项目77个,计划投资总额.8亿元。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8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5公里,比年增长27.8%。行政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93.27%。
五年来,我们狠抓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规上工业总产值48.7亿元,是年的1.12倍,年均增长2.4%。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院士工作站1个、“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全县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3个、3A级8个,新增泰安楼等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年来,我们加大统筹力度,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县城建成区面积8.5平方公里,比年增长14.86%。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8.2%,比年提高4.6个百分点。实施“三旧”改造项目45个、老旧小区改造10个,提升改造县城市政道路29条25公里,打通县城“断头路”3条(段)。全县个行政村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其中个行政村基本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五年来,我们聚焦改革创新,发展活力加速迸发。项业务实现“最多跑一次”,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免证办”,镇级政务服务平台可办理服务事项项。企业开办全流程压减到0.5个工作日内完成,新增市场主体1.8万个。52项可查询事项进驻“粤省事梅州”,项事项进驻广东政务服务网。
五年来,我们守护绿水青山,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县城和镇级4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9%以上。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年度被评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优秀县”。完成造林5.45万亩、森林抚育71.7万亩、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8.99%。
五年来,我们厚植为民情怀,群众生活明显改善。预计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年的1.42倍,年均增长7.3%。新增城镇就业1.57万人,新(改扩)建学校19间,增加学位个。筹集2.37亿元成立县教育发展基金。新(改扩)建医院22间,完成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间。成功创建9个省卫生镇、个省卫生村。
大埔成功入选年度“广东摄影目的地”
近日,由广东省文联指导,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东莞市常平镇人民政府主办的年度“广东摄影目的地”授牌仪式在常平镇举行,共评选出10个“广东摄影目的地”,其中大埔县榜上有名。
据了解,为增强广东文化软实力,展现广东历史文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风貌,以摄影助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助力广东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继年评选出10个“广东摄影目的地”后,今年继续评选出10个“广东摄影目的地”。
大埔县地处广东东北部、韩江中上游,自然生态环境佳,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拥有浓郁的客家民俗风情和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素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美称。三河坝两岸山峰耸翠,如诗如画;东岸,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雄踞笔枝山头;西岸,有明朝兵部尚书翁万达墓、全国首个中山纪念堂、明代古城墙等景点。埔梅交界的阴那山雄奇险峻,云雾飘渺,怪石嶙峋。“千年古刹”万福寺依山而建,是韩江水系四大名寺之一。风光秀丽的丰溪林场是著名的省级自然资源保护区,区内的古木参天,珍稀动植物众多,构成了天然生态公园。具有客家民居特色的土围楼和四方石楼历史悠久,规模宏伟,堪称世界民居建筑奇观。
近年来,大埔县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并先后荣获“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县市”“最美中国旅游县”“中国文旅融合特色创新示范区”“中国最美丽县”“新时代·中国最佳生态康养旅游名县”等称号。百侯镇入选全国特色旅游名乡名镇,西河镇北塘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县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共有3个、3A级旅游景区共有8个。(记者洪国栋)
绝美风光大片!来看大埔这片新湿地和她的美丽生态画卷
走进大埔县高陂镇党溪村,在韩江河附近可以看到,成群的白鹭在河流上方自由飞翔,时而伫立在树梢末端,时而从树端跃起,飞快地掠过水面,形成了一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乡村画卷。
据了解,白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环境、水质要求很苛刻,选择活动和栖息的地点需要有良好的空气、水和觅食环境,每年进行春秋两季的迁徙活动,享有“环保鸟”的美誉。自年1月,广东梅州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以来,位于上游的韩江水位上升,江面风光秀美,银滩、党溪等村沿江低洼地段形成了多处湿地,吸引越来越多的白鹭“落户”大埔县。
白鹭的聚集是大埔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生动体现。据了解,大埔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县共有林地.7万亩,森林面积.7万亩,森林覆盖率78.99%。近年来,大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着力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为候鸟迁徙停留提供了良好条件。
“白鹭选择在党溪村安寨扎营,进一步证明大埔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据大埔县林长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大埔将建立起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通过收容、治疗、康复护理、野化训练被救护动物等方法,让被救护动物健康回归原野生环境,从而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并通过开展野生动植物本地调查,建立野生动植物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平台,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同样值得 农村创业青年陶瓷产业培训基地的成立,充分发挥了大埔作为中国青花瓷之乡的资源优势,有利于组织陶瓷产区农村青年统一进行创业培训,培养大埔县陶瓷产区农村青年的创业能力和水平,推动大埔县陶瓷产业加快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仪式结束后,特邀讲师为在场青年们带来了摄影爆款短视频精品课程,详细讲解了短视频拍摄与发布的要点,并现场演示了手机拍摄短视频的技巧,帮助创业者更好地进行产品展示与推广。
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术实践基地落户大埔
11月10日,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术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在西河镇北塘艺术部落举行。岭南师范学院、大埔县北塘古村落旅游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大埔县山水青华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出席了活动。
岭南师范学院的师生们在北塘已经开展了十多天的写生研学活动,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北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写生环境和丰富多彩的创作氛围,带给了他们难忘的研学体验。
背靠青山,江河环绕,还有保存完好的名人故居、红色印迹和千年古驿道,富有艺术气息的北塘是非常适合进行艺术创作的“天然画室”,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原院长巨云和教授告诉记者,选择北塘作为艺术实践基地的原因,就是被这里的客家民俗文化和清新自然的田园美景所深深吸引,能够给创作者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目前,北塘用艺术活化乡村,利用古民居和废弃仓库,形成了艺术民宿集群、当代艺术馆、艺术展览中心、陶瓷体验窑等场所,为艺术家和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展览、研学和艺术创作场地。未来预期建设“北塘湾艺术家营地”以吸引更多的画家、学生、游人前来,从而带动当地的生态农业、旅游业发展,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创收,以文化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原院长巨云和教授表示:“是客家人文景观吸引了我们。这里的民俗文化更具有魅力,艺术创作要深入去了解,去感受本地的已有的或者保存比较完好的这些文化,这些资源是我们艺术创作的源泉。”
岭南师范学院学生表示,这里的环境非常的好,这里的风格建筑,还有一些写生的场景,都是非常的接地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