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跟着展览读读闲书领先世界上千年的浙瓷辉煌

发布时间:2022/12/27 21:58:20   
白癜风咨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173945.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马黎

前段时间,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有一个展很火。

名字就很动人:最忆是江南——湖州凡石桥宋元遗址出土文物展。

南宋年间有一句流行语:苏湖熟,天下足。

作为“粮仓儿女”,湖州老百姓的小日子当然也是美美的。但,你可能不知道,湖州不仅是全国的粮仓,更是南宋时期瓷业的商业集散地。

凡石桥遗址,就在南浔,石淙镇银子桥村。展览精选了遗址出土的多件文物,满眼瓷器,青青翠翠——

龙泉窑青釉凤耳瓶

龙泉窑青釉凤耳瓶、鼎式炉、天目窑青黄釉菱形纹壶、酱黄釉花卉纹粉盒……策展人很有心,把各种美物放在一起,让你沉浸式感受何为宋人“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的风雅生活。

如此耐人寻味的瓷器展,当然要配一本耐读又有故事的书。本报首推《瓷路人生-浙江瓷窑址考古的实践与认识》,作者任世龙,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也是钱江晚报《文脉》栏目专访过的考古学者。

“我的瓷路,是从阅读任世龙先生的著作开启的。”复旦大学教授郑建明在这本书的编后记中这样说。

浙江是瓷器的故乡,是世界瓷器的起源地。瓷器起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先后经历了先秦时期原始瓷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汉六朝时期成熟青瓷的起源与发展两个过程。

这些浙江著名的瓷器窑口都是怎么发现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书里,你可以看到最近几年关于浙江瓷窑址考古的大发现。

“我们最近几年的考古工作,正是遵循着‘陶瓷考古’这一理念在浙江进行着广泛而持续的考古活动。”如郑建明所说,在书里,你可以看到如浙北东苕溪流域先秦时期原始瓷窑址、宁绍平原的越窑遗址、瓯江上游的龙泉窑址等等“陶瓷考古”背后的故事。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碗

正是通过这些考古发现,浙江瓷器的脉络,才得以逐步构建——上虞的曹娥江流域是汉六朝时期的窑业中心、上林湖是唐五代北宋时期的窑业中心,而龙泉则是宋元明时期的窑业中心。

通过“瓷路人生”,也是任世龙先生的考古人生,我们得以对中国制瓷史上的两个里程碑式的技术跃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了,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这绝非空穴来风,任世龙先生细细讲述的考古发现,给出了一个个实锤。

南宋天目窑青白釉菊瓣纹罐

比如,原始瓷的起源与成熟青瓷的出现,都发生在浙江,浙江不仅在夏商时期发明了原始瓷,而且在东汉时期成功烧造出了成熟青瓷,同时这一伟大的技术成果造就了先秦与汉六朝时期浙江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制瓷中心的地位,隋唐之前的浙江制瓷史,几乎等同于世界的制瓷史。进入隋唐以后,由于北方白瓷等的发明,从而在唐代中晚期形成南(方)青(瓷)北(方)白(瓷)的基本格局、以及宋代所谓五大名窑的出现,浙江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但是以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为代表的唐-明代浙江制瓷业,在技术上一直居于时代的巅峰,引领着制瓷业的发展。直至明代中期以后,随着龙泉窑的衰落,浙江作为窑业中心的地位,才逐渐被景德镇所取代。

“浙江制瓷业出现时间之早、发展序列之完整、生产规模之大、产品质量之精、器物档次之高,没有任何一个省份或地区能出其右。”郑建明说。

南宋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碗

还有一个故事,或许很多人不知道。

年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40周年。40年前的年,建设中的浙江紧水滩水库区,是龙泉窑分布最集中、规模最为庞大的区域。那年,中国瓷窑址考古史上迎来了一次史上最大规模的考古工作,汇集了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国内最强大的瓷窑址考古力量,组成“紧水滩考古队”,任世龙主持浙江组的工作。

正是这一次发掘,中国考古学新兴学科分支——陶瓷窑考古,开始大规模崛起,这是里程碑式的标志。在书中,你也能读到这个故事。

“这次发掘规模的空前(也应该是绝后的)、发掘过程的多年持续,由此推动了瓷窑址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方法与理论方面的思考与建设。这其中以任先生的努力最具有代表性,确立了瓷窑址考古研究的基本范例。”郑建明写道。

《终朝采蓝》

作者:扬之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扬之水的经典之作,值得一读再读,也是可以放在枕边,随时翻翻的美书。宋代花瓶、熏笼、手炉、三清茶瓯、春盘……书中有很多跟瓷器有关的文章,扬之水以名物研究入手,以考证为底色,在历史、文物与文学的结合中,借助考古发现,复原过去的记忆。

《秘色越瓷》

编著: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文物出版社

年,“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被评为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困扰了人们一千多年,在唐代法门寺地宫、五代吴越国钱氏家族墓中均有发现的神秘瓷器——秘色瓷的面纱缓缓揭开了。书中全面介绍了秘色瓷问题的由来、研究成果及发掘收获,着重、集中展示了-年的发掘、整理工作,特别是理清了以后司岙窑址为代表的晚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基本面貌与生产工艺、窑场基本格局、唐代法门寺地宫与五代吴越国钱氏家族墓出土秘色瓷的产地等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806.html
------分隔线----------------------------